科技部:支持浦東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高地
7月20日,國新辦舉行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新聞發布會。
圖片來源:國新網
會上,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行介紹,并對記者提問進行回答。
《意見》著重體現三個方面的關鍵點:第一,立足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兩個大局,支持浦東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上沖鋒在前,當好排頭兵、打造引領區。第二,立足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支持浦東成為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更好發揮龍頭輻射作用。第三,立足在新時代繼續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支持浦東勇于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打造高水平改革開放的窗口和樣板,宣示我國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決心和信心。
《意見》賦予浦東新區五大戰略定位,即打造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自主創新發展的時代標桿、全球資源配置的功能高地、擴大國內需求的典范引領、現代城市治理的示范樣板。
海關總署副署長孫玉寧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海關總署將制定出臺貫徹落實《意見》的具體舉措,著重從三個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包括“支持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先進制造業發展,圍繞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和民用航空等產業領域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以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為突破口,支持浦東先進制造業的創新發展,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
科技部戰略規劃司司長許倞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科技部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大力支持浦東新區成為自主創新發展的時代標桿,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全球影響力,加快建設成為上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區,總體概括起來有以下四個方面的舉措:
一是支持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揮“頭雁”作用,提升區域創新能力。我們將聚焦集成電路、生命科學、人工智能等領域,加快推進國家實驗室的建設運行,引領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強化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孵化基地的建設,建好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一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重大科技創新基地為依托,強化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建設。
二是發揮好浦東對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創新的龍頭帶動作用。支持浦東新區牽頭建立區域聯合攻關機制。科技部將支持長三角各類創新主體在若干戰略領域聯合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構建完善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的協同攻關機制,加強區域分工協作,突破一批關鍵技術,推出一批高端產品,形成一批中國標準。將支持浦東發揮在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中的引領作用,提升人工智能原始創新的策源能力,開展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和產業孵化實驗,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高地。同時繼續支持浦東舉辦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三是支持打造高水平國際科技交流平臺。在腦科學領域發起國際大科學計劃,探索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的有效模式。持續支持上海浦江創新論壇和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頂尖科技人才交流和創新合作平臺。
四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支持浦東新區先行先試。支持推動國家在浦東設立的研發機構可以實行上海科研體制機制創新政策的相關規定,支持浦東新區的新型研發機構實施依章程管理、綜合預算管理和績效評價為基礎的管理模式,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專業化的技術轉移機構,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的試點工作,賦予浦東在外國科技人員來滬工作審核管理方面更大自主權。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