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重組團隊做手機芯片!
今日,小米重組團隊做芯片的消息上了微博熱搜。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知情人士表示,雖然第一顆芯片也許不會是手機芯片,先從周邊芯片入手,但最終目的是做手機芯片。
為什么說是重組呢?這用個詞不太準確,在2017年,小米就對外公開并發布了其自主研發的”澎湃S1”,這是一顆八核64位處理器,主頻2.2GHz,輔以四核MaliT860圖形處理器。后來澎湃S1高開低走,小米對外也沒有公布澎湃S2的相關消息。
今年四月,小米發布公司首款ISP澎湃C1,并沒有受到大眾的認可。
小米的造芯之路
全球缺芯情況愈演愈烈,國內手機廠商已經開始思考對策,此次小米被傳出做芯片,也可以說是意料之中,芯片荒的問題不能坐以待斃,終歸要解決問題。但是做芯片這條路費時費力費錢,不會說成就成,連研發能力強的華為也不是一帆風順。
另外,OPPO之前也加入了手機芯片研發,目前還在研發階段。
國內手機廠商做手機芯片,這是一個好消息。
但是造芯之路并不簡單。
據財報顯示,小米集團第一季度營收768.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4.7%。其中智能手機業務第一季度智能手機收入514.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9.8%,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69.1,達到49.4百萬臺。小米境外市場收入達到人民幣374億元,同比增長50.6%。
小米今年第一季度調整后凈利潤60.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3.8%。
在業務收入方面,小米確實很出色,這也讓小米有足夠的底氣去投入手機芯片研發當中。芯片業務需要的考慮的因素太多了,技術的投入與積累,還要有耐心,畢竟造芯不是一撅而起和喊幾句口號就可以的,短期來看難以實現,但從長期來看,值得看好。
小米重組團隊做芯片,這是令人期待,盡管在網絡上一部分人不看好小米做芯片。從周邊的芯片入手,何嘗不可,先從細分領域打磨芯片,在逐步拓展到手機芯片是一個非常理性的決定。
1991年,華為造出ASIC芯片至今已經有27年了,在手機芯片行業有所建樹也已經過去了15年,一路曲曲折折。而小米是一個僅是一個成立11年的企業,造芯之路,漫長曲折。
小米造芯之路,一直在前進,期待讓國人“澎湃”的那一天。
小米加油!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