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云計算和農業的跨界淚合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啟了“新農活”之旅。直播帶貨,讓農民們不再只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地悶頭耕種。從拿著鋤頭下地種植,到精細管理的“智能管家”;從肩挑手打地運到集市上去叫賣,到連上網絡、開通直播的互動賣貨;從農產品滯銷、銷售渠道單一,到提前預訂預售、以產代售……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進步,讓農業現代化的道路更寬、前景更廣,帶給新農村、新農民們一個可挖掘的美好未來。
“新農活”的力量源泉是農民,農業發展得怎么樣,能否穩中有進,關鍵在人。學習理論知識是為了尋找真理,實踐則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保持學習、與時俱進的職業化農民是保障農業現代化不斷發展前進的源泉。這就需要各級黨委和政府機關用好人才引進這一重要法寶,讓更多的高素質人才回鄉發展,培養一批職業化農民,帶動周邊農戶們告別傳統種植模式,真正實現將“金扁擔”挑得穩。
農業現代化,遷染民志,關之盛衰。風雨多經志彌堅,關山初度路猶長。實現農業現代化非一日之功,更不會畢其功于一役,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黨和國家的號召下,在廣大農民群眾的努力下,在良好科技發展環境的孕育下,農業現代化這條“金扁擔”一定會在廣袤的神舟大地上璀璨燎原。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