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油田重油公司全面推進物聯網建設
5月12日,新疆油田重油公司一線員工利用井口溫度監測系統,發現距離值班室5公里外的970117井溫度突增,班組員工經過分析后趕赴現場查看處理,及時避免了油井刺漏。
這是重油公司智能化油田建設的一個縮影。從2012年起,重油公司開展物聯網技術探索與實踐,進一步提高了油氣田生產決策的及時性和準確性。近年來,信息技術人員秉承著“通過核心技術自主化、信息系統標準化、推廣應用制度化”的建設理念,根據生產實際,全面系統規劃物聯網建設工作,并逐步向智能化油田邁進。
重油公司信息管理站站長陳雷說:“打造智能化油田對于生產開發、員工管理等方面的益處良多,僅在計量管理自動化這一方面,就可實現計量效率提高24倍,計量成本節約396萬元。工作效率及效益得到了顯著提升。”
監測+預警,問題處理更快捷。溫度對于稠油生產而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重油公司自主研發“井口溫度監測系統”,可對稠油異常井智能分析,實現高溫汽竄、低溫凍堵提前預警;結合不同區塊稠油拐點溫度制定啟抽標準,實現自動掛抽,為稠油井科學、合理、有效注汽提供技術支撐。與未使用這個系統的其他區塊相比,平均單井高溫期轉抽時率提高4天/年,年產油量增加4480噸,減少無效注汽0.36萬噸,注汽成本累計降低36萬元。通過提高生產時率,提高有效產出增油681噸,增加產出76.7萬元。
智能+聯控,安全管理更精益。公司采油作業四區轄區面積約300平方公里,所產稀油的重要儲運方式是依靠拉油車長距離往返運輸。而這個井區單井井距大且原油凝點高,此運行模式下,儲罐的安全加熱存儲是生產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為此,技術人員對加熱裝置遠程啟停系統進行研發改造,通過多參數連鎖控制,實現各級控制系統具備獨立控制能力,員工只需要在電腦上對儲罐遠程啟停控制、實時監測,便捷又高效。通過對80個儲罐進行智能化改造升級,預計年節約電費300萬元以上。
互聯+監督,現場管理更規范。油田現場點多面廣,重油公司研發承包商管理線上系統,通過“線下管控+線上核準+全程監督”的方式,讓承包商管理走向精細化、規范化、暢通化,杜絕不合格隊伍、人員進入施工現場。項目施工前,主管部門將承包商施工隊伍基本信息錄入,安全管理部門即可動態掌握進場施工人員信息。其帶來的高效率與數據可視化提高了公司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水平。
公司技術監督站專職監督員姜雷說:“過去,監督管理人員無法全面掌握現場全部施工項目,需要先聯系科室、屬地,落實好項目地點后再開展監督工作,存在著盲區。運用此系統后,監管人員可提前制訂監督計劃,對高效化地開展HSE監督提供了非常便捷的途徑。”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