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對公支付平臺“通銀”落地中關村銀行
近日,全國首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對公支付平臺——“通銀”平臺的成果發布暨簽約儀式在河北保定舉行,標志著“通銀”平臺在京津冀三地正式落地試點,京津冀地區實現了區塊鏈技術的金融領域應用的新突破。
“通銀”平臺是在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指導下,由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天津分行、石家莊中心支行共同組織推動,城銀清算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城銀清算”)和中鈔信用卡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中鈔信用卡公司”)負責承建的創新型企業對公支付工具,具有即時支付、拆分支付、多業務場景支付等功能。平臺在充分吸收和繼承已有銀行票據與網銀等支付方式優點的基礎上,利用區塊鏈技術所具有的不可篡改、共識機制和智能合約機制,有效解決了交易各方的信任問題,可以為企業提供便利的移動支付、分期支付、安全支付服務,為企業資金劃轉提供了創新型解決方案。
在成果發布與簽約儀式上,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副主任姚力發布了“通銀”項目成果,宣布項目在京津冀三地正式投入運行。其指出,“通銀”平臺正式落地是京津冀三地各參與方前期密切合作,攻堅克難,勇于創新所取得的成果,希望各參與方繼續努力,在京津冀協調機制框架下,按照“風險可控、穩妥有序、分步分期”的總體原則,多方協調,扎實推動,穩妥有序擴大企業業務場景和推廣范圍,推動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支付創新向更深層次發展,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再上新臺階。
作為本次金融科技創新應用的試點機構之一,中關村銀行與“通銀”平臺各參與方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推進平臺在京津冀的落地工作,并于2020年11月2日順利完成首筆企業支付訂單。各方致力于攜手將平臺建設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普惠金融的金融科技平臺,為推進“數字央行”建設、推動京津冀地區金融體系協同發展貢獻力量。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