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工業時代下,英特爾新一輪布局
隨著老齡化加劇、勞動力成本上升,我國的人口紅利優勢正在逐漸消失。特別是在工業高速發展的今天,制造業整體發展面臨著種種問題,其中最為重要包括:
1、員工方面:勞動力成本迅速攀升、產能過剩、競爭激烈、客戶個性化需求日益增長等因素,迫使制造企業從低成本競爭策略轉向建立差異化競爭優勢;
2、工廠方面,制造企業面臨著招工難,以及缺乏專業技師的巨大壓力,必須實現減員增效,迫切需要推進智能工廠建設。
在比較優勢減弱的情形下,智能化、自動化轉型成為我國制造業發展的重要出路!
而隨著物聯網、協作機器人、增材制造、預測性維護、機器視覺等新興技術迅速興起,為制造企業推進智能工廠建設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撐。此外,國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使各行業越來越多的大中型企業開啟了智能工廠建設的征程。
在這一過程中,我國汽車、家電、軌道交通、食品飲料、制藥、裝備制造等行業的企業對生產和裝配線進行自動化、智能化改造,以及建立全新的智能工廠的需求十分旺盛。
需求下亟待解決的弊端
IDC中國電信與物聯網研究部高級研究經理崔凱曾說道:“新冠疫情讓我們看到了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眾多物聯網領域所催生的新應用場景、新業態,這直接帶動了智能邊緣的加速部署。IDC預計到2023年,超過50%的企業IT基礎設施將會在邊緣部署,而現在這個比例不到10%。預計到2024年,邊緣應用的數量增加了800%。”
在工業制造領域也同樣如此。邊緣計算不僅能實時收集數據,更是能對前端設備進行智能化,從而讓工業設備從自動化走向智能化,為企業生產提供實時數據,有效推動企業生產與發展。
但不可置否的是,目前工業前端智能化,依然面臨著諸多重要問題——針對邊緣計算的設備依然較少,智能化芯片及模組的穩定性及能力相對較低,同時缺乏相應的軟件平臺。而導致這一原因的是由于各企業各自為戰,并未從頂層出發。
基于此,英特爾作為工業智能化的領軍者,肩負著推動工業智能化發展的使命和義務!
英特爾,工業智能化轉型的尖兵!
新技術浪潮正推動著工業制造行業飛速革新,并引領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進程,加之新冠肺炎所帶來的連鎖反應,產業亟待推進智能制造升級轉型以應對各種挑戰。
對于英特爾來說,在過去幾十年,其一直在引領技術的創新。在PC時代,英特爾和產業合作,引領著一場徹底的產業革命;在數據中心時代,英特爾抓住了云計算、大數據的先機,成為了賦能全球數據中心的奠基石;而在今天的數據化時代,數字化、智能化、融合化,英特爾更是投身于其中,為全球企業的數據化發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而隨著數據化時代的到來,英特爾已經看到物聯網已成為世界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戰略制高點之一,中國物聯網市場也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國已在很多領域擁有了世界數一數二的市場規模,對未來技術的走向和需求具有主導的作用。
為此,在9月23-24日,英特爾連續兩天舉辦了圍繞工業智能化的主題活動,在活動上,英特爾就工業邊緣計算物聯網展開了討論及案例展示。
整裝待發的英特爾!
在工業企業進一步邁向數字化轉型、邁向智能化升級的過程中,英特爾扮演著重要的賦能者的角色。
英特爾公司市場營銷集團副總裁/中國區行業解決方案部總經理梁雅莉在會議上說道:“中國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已經形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工業體系。去年中國工業總產值超過了100萬億規模以上的企業超過了36萬家,制造業整個產出值占到了全球31%,而且預計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制造業產出的比重還會繼續上升。”
對于英特爾來說,智能制造充滿機遇,也充滿了挑戰。在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過程中,英特爾始終與合作伙伴緊密合作,共同探索智能制造的發展,共同發現問題,并在實踐中解決痛點。
但不可避免的是,在工業邊緣計算方面,其復雜性、總體擁有成本(TCO)、環境條件限制等,成為當前困擾物聯網行業的挑戰。
基于此,英特爾推出的第11代英特爾? 酷睿?處理器、英特爾?凌動? x6000E系列和英特爾? 奔騰? N系列、賽揚? J系列產品,助力工業客戶應對物聯網行業當前面臨的挑戰。
通過將通用無縫的開發者體驗與英特爾? 邊緣軟件中心的工業邊緣洞見軟件包、英特爾? OpenVINO?工具套件分發版等軟件、工具相結合,英特爾助力客戶和開發者有效縮短產品上市時間,并利用優化、容器化封裝實現更強大的產品功能,使傳感、視覺、自動化等變革性的智能應用得以發揮其作用。
據悉,第11代酷睿?處理器是近期發布的客戶端處理器的優化版本,針對要求高速處理、計算機視覺、低延遲計算等關鍵物聯網應用需求進行了優化。本次優化后,單線程性能可提升23%,多線程性能可提升19%,顯卡性能可提升高達2.95倍。
同時,英特爾?凌動? x6000E系列和英特爾奔騰? N系列、賽揚? J系列產品是英特爾首批針對物聯網增強的處理器平臺,擁有更強大的實時性能與更高效率,3D顯卡性能表現可達上一代的2倍。
此外,英特爾還推出“邊緣洞見平臺”。
據悉,邊緣洞見平臺是一個軟硬件一體的平臺,其部署在邊緣側,并鏈接至云端。而其中最為核心的是Edge Insights for Industrial的架構。
Edge Insights for Industrial架構作為基于Linux的環境,容器Docker部署方式,并可以通過虛擬機的方式來支持Windows的操作系統。
同時,其也是一個微服務的架構,模塊化設計,在使用的過程中具有極高的靈活性和便捷性,用戶可以通過選擇合適的模塊來自由的組合,從而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
針對英特爾所發布的內容,IDC中國電信與物聯網研究部高級研究經理崔凱評價到:“隨著物聯網場景的個性化、多元化、碎片化的不斷深化,解困產業的需求痛點是對綜合能力的考驗。一方面體現在解決計算、存儲、傳輸方面的軟硬件技術能力考驗,另一方面也是對生態能力的考驗。英特爾這次推出的凌動?x6000E和 第11代酷睿兩款處理器新品,通過邊緣洞見平臺和邊緣控制平臺,整合上下游生態資源,為用戶提供更為實用的參考設計。這樣的技術與生態的組合,為物聯網產業打造創新方案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而除了自身技術研發以外,英特爾還攜手智能邊緣領域的1200多位合作伙伴構建了龐大的生態系統。在各方共同努力之下,英特爾已經累計了超過15000個用戶端部署案例,覆蓋幾乎所有行業。
目前,這一數字仍在快速增長。
英特爾,與伙伴共同發展!
英特爾通過卓越的產品領導力、創新方案推動力、生態構建力,英特爾已經與埃森哲、博世、埃克森美孚、Lumen Technologies(前身為世紀電信)、飛利浦、先訊美資、威瑞森電信、優派等機構達成合作并創造了突破性的商業價值。
而在中國,與英特爾一同成長的還有TCL格創東智、美的、國電南瑞、海研自動化等企業。
在會議上,TCL格創東智首席架構師楊曉亮表示:“我們所有的技術都是建立在三大基礎技術之上,也就是計算、傳輸和存儲。而英特爾給了我們很強的堅實的后盾,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提供了穩定的算力,英特爾以太網技術可以通過擴展來滿足網絡的需求,英特爾傲騰技術也幫助我們構建了一個可靠的云基礎設施。英特爾和格創東智和TCL集團一直都保持非常好的關系。”
海研自動化總經理苗振海表示:“英特爾在合作過程當中會幫助我們攻克一些加速和融合的技術,使得我們現在的產品從原有的基礎上提升30%-40%的效率,降低一些我們對AI顯卡芯片的依賴,整體上會得到比較大的提升。我們希望后續和英特爾的合作當中,從英特爾的生態圈中獲得更多的營養。”
而這一切正如英特爾物聯網事業部沈溢說道:“伴隨著中國現代化步伐,英特爾已經深耕中國市場30余年了,作為見證者,英特爾看到了中國市場的快速發展,特別是中國合作伙伴的快速成長。希望今天的各位與會嘉賓能夠和英特爾一起多多開發適用中國國情的解決方案,為中國的工業持續發展添磚加瓦!”
面向未來,英特爾也將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智能邊緣領域,助力客戶實現更好的業務發展。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