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熱潮推動下,安防軟件市場加速擴張
近年來,大數據、物聯網與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騰飛發展,智能化時代逐步到來,軟件作為技術的靈魂,是連接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橋梁。伴隨新一代信息技術率先在安防領域著陸,催化了安防市場由硬件主導到軟件定義的轉變。
2020年“新基建”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為科技創新注入了更澎湃的動力,信息化、數字化將如星火燎原,引領未來千行百業的成長方向。近年來,我們可以從國內軟件業務收入榜單上可以發現,安防企業占據了軟件榜單的大部分江山,未來安防智能化的發展,軟硬件的爭奪勢必會越來越激烈。
商湯、曠視等一批獨角獸企業的崛起,證明了如今安防市場對于軟件技術的強烈需求,華為也曾拉過“軟件定義攝像機”的大旗,似乎隨著軟件技術的不斷發展,只要有個基礎的硬件平臺,軟件的實力高低就能很大程度上解決方案的效果如何。
進入智能安防時代,最顯著的特征就是——軟件無處不在,從后端向前端,從計算平臺、基礎算法到應用軟件,從視頻監控、防盜報警到門禁,軟件已經滲透到安防系統架構的每個層次,甚至開始扮演著重新定義智慧安防的重要角色。
時光追溯至五年前,軟件的價值開始得到行業重視,在當年的安博會上,國內傳統廠商、行業名企紛紛宣布積極擁抱智能化轉型,一批“軟件”主導的智能安防力量迅速崛起,為市場輸出了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方法,軟件定義安防時代拉開帷幕。彼時,國內安防企業也逐漸彎道超車,成為行業的重量級玩家。
隨著AI全面與安防開始全面融合,一切似乎已經在悄然發生改變。人工智能為安防行業帶來了全新的、巨大的發展機會,同時也為各個傳統安防企業帶來了新的挑戰。
而挑戰和機遇最典型的體現莫過于“十一五、十二五”期間,以平安城市為中心的政府安防工程建設提出的要求。
一方面,“平安城市”系統規模越來越大,建立視頻安防監控聯網共享平臺顯得尤為迫切;另一方面,“平安城市”共享平臺相關業務及管理需求越來越復雜,視頻監控、防盜報警、門禁控制、消防、交通管控、警綜指揮、三臺合一、GIS地圖研判等子系統紛紛集成到平臺中,安防產業鏈的分工越來越細。
在這樣的背景下,軟件在整個系統中的地位日趨重要,軟件產品也已經由簡單的編程加工,即傳統的通用平臺軟件發展至現在的綜合解決方案。
特別是“十三五”期間國務院九部門出臺的《關于加強公共安全視頻建設聯網應用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到2020年基本實現“全域覆蓋、全網共享、全時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目標,實現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集約化、聯網規范化、應用智能化,建設與完善公安視頻圖像信息綜合應用平臺。
在這樣政策和項目的雙重推動下,軟件在安防行業中的地位急劇提升。
雖然目前安防軟件發展勢頭迅猛,但硬件單品研發仍然是安防企業不可忽視的兵家重地,尤其是5G技術的成熟和應用,對安防產品的硬件水平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能不能搭載5G接收模塊、能否滿足超高清視頻的拍攝錄制、能否提供強大的后臺存儲能力”等等都為安防硬件的發展帶來了嶄新的機遇。
隨著物聯網、互聯網、人工智能發展速度的進一步加快,軟件擁有巨大的發展前景,因為未來是一個萬物互聯的世界,相互連接就需要有軟件算法去分析、判斷、決策。
我們可以說如今我們還需要硬件的技術去適應時代的發展,但硬件始終是出建筑,隨著它的逐漸成熟,軟件帶來的上層應用將獲得龐大的市場份額,比如智能家居產品、智能穿戴產品或者智能電器等等
在此基礎上,安防企業更需要看清自己的定位及優勢,如果自身的開發能力強能做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就會得到很好的發展前景,如果自身的設計能力比較好,多突出行業特色的硬件產品也是優勢。
不久將來,安防軟件市場勢必迎來新一輪的迅猛擴張。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