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物聯網誤區之工業物聯網需要新建設施
一些企業領導者認為,老舊的設施會阻礙數字化轉型,因此必須更換。新設備固然必不可少,但構建工業物聯網不等同于新建一個“全自動化的‘熄燈’設施”。工業物聯網的大部分價值源于改善原有設施:比如連接和優化現有基礎設施,定期增加新機器。通過在現有設備上安裝傳感器、應用程序和網絡連接,企業可以收集數據并轉化為商業洞見,供員工輕松使用。從生產車間到整個價值鏈,工業物聯網和新技術都可以幫助員工有效管理數據。
一級方程式賽車就是一個絕佳案例,極大地彰顯出工業物聯網能夠產生的直接價值。這些賽車一直都是高性能車,但直到傳感器出現之前,引擎蓋下的實時狀態對賽車手和工作人員而言都是未解之謎。如今,遍布發動機控制單元中的數十個傳感器可以從發動機、變速器、懸架和其他地方收集數據,并不斷傳送給賽道兩邊的工作團隊。這樣,團隊便可先行預判故障,并在故障出現時瞬時修復。在方程式這樣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工業物聯網能在幾乎不出錯的情況下優化賽車性能。
對推廣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的工廠而言,有兩種新設備至關重要。一是整個生產車間中嵌入的大量傳感器,它們會實時收集生產率、設備利用率、機器故障、維護保養等方面的數據。二是使流程或任務標準化和自動化的新裝置。以生產線裝置為例,它可以自動記錄每分鐘通過的產品數量,或監測設備的振動水平以精準預判維護需求。
比新設施和新機器更重要的,是穩健的技術生態系統,以及具有擴展潛力的工業物聯網架構。麥肯錫最近邀請全球700多家工業制造商的經理人參與了一項調查。有40%以上的受訪者都認為,信息技術方面的缺陷是數字化過程中的主要挑戰——盡管數字化制造從定義上來看屬“技術驅動”。
“燈塔工廠”是無需新設施或昂貴改造就能部署新技術的力證。寶山鋼鐵總部位于中國上海,該公司在其擁有40年歷史的工廠中,部署了先進的工業物聯網(用于流程優化)、人工智能(用于目視檢測)等一系列前沿技術。土耳其石化公司Petkim有一家存在35年之久的工廠,這家工廠在部署工業物聯網和其他數字解決方案后,成功提高了產量和質量,優化了能源使用,并建立了數字化維護系統。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