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大家都知道,共享制造你了解嗎?
共享制造又稱制造共享,或制造資源共享,是共享經濟在生產制造領域的應用創新,是圍繞生產制造各環節,運用共享理念將分散、閑置的生產資源集聚起來,彈性匹配、動態共享給需求方的新模式新業態。
2019年,工信部印發《關于促進共享制造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加快共享經濟在生產制造領域的創新應用,培育發展共享制造新模式新業態。意見重磅出臺,為十四五期間共享制造模式的大發展打開了指路航燈。
共享制造又稱制造共享,或制造資源共享,是共享經濟在生產制造領域的應用創新,是圍繞生產制造各環節,運用共享理念將分散、閑置的生產資源集聚起來,彈性匹配、動態共享給需求方的新模式新業態。
當前,我國已經有很多共享制造案例了,比如在機械加工、電子制造、紡織服裝、科研儀器、工業設計、檢驗檢測、物流倉儲等領域,已經有一批典型的共享制造平臺,形成了產能對接、協同生產、共享工廠等多種新模式新業態,顯示出很大的發展活力和潛力。
今年上半年,福建石獅首個“共享工廠”落地,為中小企業提供生產場所、倉儲配套,為接單難的企業提供訂單。縱然面對疫情影響,通過共享協同,12萬件海外服裝很快上線生產;在一些城市,輕工企業把設計、接單、組裝等環節拆分共享,降低市場風險,集成供應鏈能力。
針對大型企業機器人、數控機床、柔性生產裝備等設備閑置、中小企業有需求但無力購買等現狀,沈陽機床研制出了融合工業化、智能化、信息化、網絡化、集成化的i5智能能機床,并與神州數碼、光大金控等公司合作,推行按需使用的C2M2C(Customer to Manufactory to Customer)共享經濟模式。
在共享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我國共享制造悄然興起,制造業正在成為共享經濟發展的主戰場。目前共享制造受到歡迎,無疑為前沿制造工藝和流程的共享創造了條件,也能助力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例如,一些園區和產業集群里的企業,可以嘗試共享工廠、檢測設備、生產設施等,今后甚至可以共享資金、經驗和技術服務等。
整體來看,共享制造工廠包含預生產環節中技術及產品開發的中試、試產、開模等功能和生產實施環節中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商業化的生產制造功能,具有支持制造型研發和支持批量生產的兩大屬性。具有量產屬性的共享制造工廠,需要數控機床、智能檢測、生產倉儲空間、工業機器人、服務處理器、智能操作系統、工業物聯網、云計算平臺、數據處理及存儲等配置實現其產能共享的目的。
制造企業的挑戰與機會并存,作為鏈接這些制造企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他們的使命更為艱巨,“共享制造”下“平臺+工廠”的模式離不開平臺。如何搭建好反應速度快、相應準確度高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也已經成為了接下來亟需解決的問題。
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網絡平臺,是共享經濟發展的核心載體和基礎支撐。就制造領域而言,依托于工業云平臺,可以打通商業鏈上下游企業間的業務流、信息流、資金流,提供供應鏈、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等協同,支持開展跨企業、跨區域的產業鏈協作,以此促進各類資源的優化配置,助力生產效率的提高和生產收益的轉化。
共享制造作為共享經濟發展的一大主流領域,其發展前景廣受業內人士看好。也許再過幾年,以智能工廠為窗口,我們能夠看到共享制造所催生的更多新業態和新成果。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