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家市域物聯網運營中心正式啟用
今天下午,上海市“一網統管”市域物聯網運營中心正式啟用,標志著上海城市運行管理在全面數字化轉型中邁入新階段。圍繞營造共享、開放、協作的生態系統,該運營中心致力于解決分散建設、運維管理不到位、數據非全量、共享不到位等問題,集政府和社會合力統籌全市物聯感知基礎設施的有序建設和智慧運維,為城市生命體征提供實時感知數據,并推動物聯數據與公共數據、社會數據的融合,豐富城市運行管理的神經元體系,更好地支撐“一網統管”、賦能城市運行管理。
啟動儀式上,市域物聯網運營中心與市水務局、浦東新區、嘉定區等單位;中國聯通、電科軟信、東方有線、迥靈信息、時覺物聯、圖趣信息等企業進行了簽約,就市域物聯網建設和應用場景研發達成合作意向,并全面參與國家科技部“國家級城市群一體化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與示范”課題研究實踐。第一批共計有近百類超過510萬個可共享數據的物聯感知設備納入到市域物聯網運營中心共享和計算,每日產生數據超過3400萬條,將進一步在市容管理、數字農業、防汛防臺、水務管理等方面賦能城市運行管理。如,時覺物聯公司已實現南京東路步行街全覆蓋的店招店牌安全監測,每天產生的數據記錄約5.6萬條,南京西路已完成現場勘測,將安裝大型招牌108個,每天預計產生數據記錄約5.2萬條,實時監測廣告牌的安全情況。目前,已拓展至黃浦區、靜安區、浦東新區等區域其他廣告牌,部署了2000多臺物聯設備,每天產生30萬+條數據。再如,電科軟信與嘉定區合作開發了智能水肥一體化系統,通過對52個農業大棚安裝風速風向、空氣溫濕度、雨量、光合有效、CO2等15類傳感器,對農作物生長環境、發育情況、病蟲害、水肥狀況等數據實時獲取,日監測數據超1.5萬條,并結合農用天氣預報、灌溉量估算、配方施肥等數據和模型,制定科學的作業策略,通過電腦或手機將作業指令一鍵下發給智能施肥機,完成灌溉、施肥精準作業。
市域物聯網運營中心作為上海市城市運行管理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建立三大機制,支撐全市城運體系的高效運行。市委、市政府副秘書長,市城運中心主任趙奇表示,一是建立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與數字孿生感知端建設的雙向促進機制。未來城市治理離不開“人物動態”的全量數字孿生,通過打造市區兩級物聯網管理平臺,全市感知端建設統一規劃、分步建設、智能管理、多層共享。二是建立城運數據集成與產業高效應用相互帶動機制。城運數據以實戰應用場景需求為導向,涵蓋公共安全、市場監管、衛生健康等實時、深度數據,有效帶動相關數據治理、分析、應用等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三是建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與城市公共數字基座相互融合機制。通過布設千萬級社會治理神經元感知節點,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支撐城市治理全方位變革。
上?!耙痪W統管”市域物聯網運營中心的成立,形成了集泛在接入、數據匯聚、預警預報、評估評價及應用示范為一體的可復制、可推廣、可共享、可開放的“上海模式”,將進一步輻射長三角智慧城市建設,在全國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塑造世界一流的城市運行樣板。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