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穩了?。?!
A
9月15日!華為芯片生死大限逼近!
不僅臺積電將停止向華為供應芯片,韓國三星和SK海力士也已宣布,9月15日后將停止向華為出售零部件。美國禁令,對華為最直接的影響,是供應鏈的驟然撕裂,而最讓人擔心的,是華為消費者業務衰落,營收大幅減少,現金流斷裂,最終養不起研發隊伍,公司分崩離析!要知道,華為的有19萬員工,養活這支隊伍,每年就要花大量的錢,一旦企業沒了現金奶牛,人員難免大量流失。錢!錢!錢!一分錢難死英雄漢,更何況,是19萬人的吃喝拉撒!好在,今天,看到這個消息,我懸著的心,才放下了:
9月12日,中國版權保護中心與華為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致力于加快構建我國自主創新的DCI數字版權唯一標識符)體系,打造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互聯網版權產業新生態。
沿著這個線索一查,才發現,最近與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絕不僅僅是中國版權保護中心一家,而是一大批、一大批的企業。
9月12日,光大銀行與華為簽署合作備忘錄。9月11日,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有限公司與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9月10日,鞍鋼集團與華為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9月9日,廈門大學與華為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9月8日,中國電力建設集團公司與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9月8日,湖南省國資委與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8月31日,中國鐵建地產集團與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8月26日,江西省與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8月24日,華為與深圳證券交易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
類似合作,還有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合作協議,絕大部分,都是美國發布對華為禁令后,才簽署的,而且,這些與華為合作的企業,大部分都是國企!看清楚了嗎?那些說國家不出手幫華為的噴子們!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
對以一己之力,扛起美國舉國壓力的華為,不僅僅是我們消費者,國家也在悄悄地鼎力支持,幫助華為穩住陣腳,渡過危機!
B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當很多人都覺得華為注定被美國壓垮的時候,華為卻用自己實力和意志,扛起了美國砸下的閘門,極大振奮了國人的精神,也為中國的博弈增加了砝碼!在現金流可持續、人員穩定的基礎上,華為正在走過至暗時刻,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春!1、“硬”的暫時行不通,那我們就來“軟“的。現在,既然美國變本加厲地圍追堵截,華為的芯片生產暫時受阻,那么,華為干脆避開美國每天”飛機大炮”的連番轟炸,瞄準更加落后的軟件領域,特別是操作系統,開展一場聲勢浩大的南泥灣運動。
看吧,9月10日,余承東在開發者大會上突然宣布:“鴻蒙”系統將在12月份推出手機版本,明年華為的手機將全面支持“鴻蒙”系統。
據余承東介紹,現在鴻蒙系統的功能,已經達到安卓80%水平,而且還在一日千里地追趕、改善,成為全球第三大移動應用生態。華為鴻蒙,一直是定位于下一代的的操作系統,分布式、微內核、跨平臺、多屏互聯,的確不是為手機而生的,如果不是美國打壓造成谷歌斷供,按照既定計劃,至少3年后,華為才會逐步推出鴻蒙。
需要感謝美國的倒逼,華為鴻蒙,火線轉正了!在國內做手機的公司里,華為不是唯一有能力研發炒作系統的,但可能是唯一有希望形成生態的,因為華為龐大的產業鏈需要操作系統,它的巨大身軀需要靈魂,需要大腦,需要這個神經中樞!
2、智能手機暫時被打壓,那我們就公測“云手機“!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前不久更稱,華為麒麟芯片將無法再生產,Mate 40 將成絕唱!霎時間,華為消費者業務大有生死時刻來臨的感覺。然而,就在美國對華為使出了終極殺招不久,華為就有了最強有力的反擊——“云手機”!看吧,華為首創全球首個 ARM 芯片的 " 云手機 ", 9月1日上線公測,在一個月公測期,原來價值 5950 元,0 元可使用。
什么是“云手機”?顧名思義,就是把手機的功能集中在“云”上,原來手機的功能完全由云端的大型服務器來完成,然后用軟件系統在云端虛擬出一個個手機用戶的系統。如此一來,芯片、存儲等原本由手機硬件來完成的事,將全部由云端的超級服務器來完成。雖然現在華為云鯤鵬手機,只是一款云上服務器,面向企業客戶提供部分移動應用虛擬運行環境,但在不遠的未來,云手機的發展,或將打破美國對華為的芯片點穴法!要知道,傳統手機,是各種硬件都集成在手機自身,性能越好,對硬件要求越高,這其中也包括手機芯片。但云手機,則是將包括芯片、存儲在內的運算,放到了云端(即云服務器),那么對終端硬件的要求就越來越低了,未來有一個顯示屏,就可以實現比現在手機性能強大得多的手機性能。有人肯定要反駁了,云手機那么好,為什么以前華為不拿出來,到了今天,也才面向企業客戶?核心關鍵就在于網速!云手機,原本是實現不了的,因為它和遠程云服務器之間的信息傳輸,對通訊網絡時延和帶寬有極高要求,這是4G滿足不了的。但是,現在得益于華為先進的5G技術,極大地縮短了網絡延遲,提升了帶寬帶速,這為云手機未來的普及提供了無限的可能。這就意味著,未來使用云手機,對手機端的芯片精度要求就不高了。至于與手機芯片相比,屏幕芯片的生產工藝要求,我們國內現有的光刻機技術,完全能夠滿足。
換句話說,不需要美國技術,華為自己,都可以生產云手機的屏幕芯片,這不僅可能突破美國芯片封殺所帶來的暫時困難,而且會帶來一場5G時代智能手機的大變革。3、芯片生產暫時不出來,那我們就聯合友商一起攻關!對于芯片遭美國打壓,華為王成錄最近表示:限制反而讓大家有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危與機并存。為什么這么說?王成錄的回答是:從芯片問題上看,中國所有行業現在應該都清醒了吧?芯片問題給了企業反思,沒有選擇就是最好的選擇。結合近日華為釋放的各種信息,華為下一步,或將聯合各路友一起攻關,打造一套完全沒有美國技術的生態系統,包括完全不含美國技術的芯片生產線。看看余承東的發言吧:在半導體方面,華為將向下扎到根,向上捅破天,全方位扎根,突破物理學材料學的基礎研究和精密制造,實現新材料 + 新工藝緊密聯動,突破制約創新的瓶頸。
看看幾天前的那個消息:任正非一行訪問了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大學等幾所大學,招攬人才,為華為人工智能、計算戰略、芯片自主等鋪路。任正非明確表示:求生的欲望使我們振奮起來,尋找自救的道路。我們需要創新,找到一個一個的機會點。
再聯想下最近業內人士的爆料:華為已招聘了數百位國內頂尖光刻機工藝師,作為高端儲備人才,從事先進光刻機技術研發工作,工作地點在東莞松山湖。
另外,還有市場消息指出,華為購置芯片測試機臺到位,預計 2020 年開始量產驅動 IC,提升自給率。屏幕驅動 IC,應該不會是華為擴展芯片業務布局的一個孤例。這既是華為海思在尋找著困境下的求生之路,換個角度來看,這也許也會是華為入局芯片制造的一次“試水”。無數的信號,都指向了一種可能:華為目前正各處挖掘芯片人才,積極參與芯片制造,力求整合芯片產業鏈,最終像三星、英特爾那樣具備自研自產芯片的能力,以避免美國制裁影響。
C
進攻是最好的防御!
華為,不愧為中國最牛的科技企業!
要判斷一家企業是否是一個穩定和成熟的企業,首先要觀察的是,它在危機中的表現如何,它是怎樣渡過陷阱和難關的。那些能夠活下來且活得好的企業,必然是那些晴天里修屋頂、危機意識極強的企業,任正非就曾多次說:華為離死亡,可能只有一步之遙!現在看,華為暴露在世人面前的強大,其實只是華為的冰山一角,有人形容:華為名義上是一個公司,其實相當于美國四五十個公司,強大到令人難以置信。華為的技術備胎和殺手锏,其實有很多,只不過,以前大都像華為海思芯片一樣,藏在抽屜里。為什么要藏著掖著?
說到底,這就是華為的危機意識:為了世界技術平衡,隱藏了很多自己技術產品,給同行留口飯吃,同時也在未來危機發生時,有更大的回旋空間,狡兔三窟!
看吧,華為的百寶箱已經打開了,藏了很多年的法寶,正在不斷拋出。
比如,華為對外發布不久的人工智能計算平臺:Atlas 900,它的算力相當于50萬臺計算機,代表著今天全球算力的巔峰。 比如,華為的“先進熱技術實驗室”,他們研究幾乎所有東西的散熱。
比如,華為的產品線里有一個好玩的東西,叫做光學wifi。 ……華為類似這樣的研究特別特別多,華為甚至連放服務器的機房都要自己設計,這讓華為云服務穩如泰山。
這次,當臺積電在美國脅迫下,停止為華為代工,想讓華為芯片“斷供”時,我們再次看到華為的大招:華為鴻蒙系統,橫空出世!
華為云手機,胎動負重!華為芯片,聯手攻關!雖然,今天華為釋放的還只是雛形,但我們應該看到一只只雄鷹,看到一個沖破遏制、創新自強的新可能!那些殺不死你的,終究會讓你更加強大!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