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我國人臉識別市場規模有望突破百億
近日,據有關權威報告顯示,中國人臉識別市場規模已經來到全球占比的15%左右,過去10年間,中國人臉市場逐年增長,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了30%,發展十分迅猛。同時2018年,中國人臉識別行業市場規模已經達到25.1億元,預計未來5年,在23%的平均增長下,還將有望突破100億元。
透過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發現,目前國內的人臉識別發展已經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績,刷臉時代正在加速到來。近年來,在一系列政策紅利和技術資本的強力支撐下,我國人臉識別技術已經迎來廣泛落地和商用普及。人臉識別在金融、教育、交通、政務、醫療等領域的深化應用,正帶來深刻影響。
一方面,人臉識別的快速崛起,為人們的生產與生活提供了全新便利;另一方面,人臉識別的火熱,也給行業市場發展開拓出全新藍海。據另一項數據顯示,當前生物識別領域占主導地位的產品仍是指紋識別,比例為58%,而人臉識別產品次之只有7%。這意味著,未來人臉識別的潛力空間還很大。
而在今年疫情等因素的影響下,“無接觸”概念和需求的出現,無疑為人臉識別的加速趕超、后來居上提供條件。疫情期間,戴口罩刷臉技術的突破,同樣為人臉識別應用深化帶來利好。再加上國家大力支持新基建,助推人臉識別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一環,相信不用多久人臉識別就能取得進一步發展。
不過,今年以來有關人臉識別的好消息雖多,但令人憂慮的地方也同樣不少。其中主要集中在兩方面:技術安全和隱私保護。在應用不斷增多的過程中,人臉識別很容易因為非法采集或者遭受黑客入侵而出現風險,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對公共安全與個人隱私造成嚴重威脅,因此對人臉識別不能疏于防范。
在今年上半年,國外就因為人臉識別在隱私和種族歧視上的問題而選擇了抵制,包括美國多個城市在內,都對人臉識別應用采取禁用手段,同時以微軟、IBM為代表的科技企業,也紛紛放緩或中斷自身人臉識別業務。截至目前,少數如臉書等企業雖然仍在堅持人臉識別發展,但也是官司纏身、糾紛不斷。
而在國內,上半年期間我國也爆發出“人臉識別第一案”等典型事件,在人臉識別隱私安全問題上爭論不休。前不久,國家還多次組織了APP整治活動,對相關侵權行為和產品進行嚴厲打擊。這些情況的出現,都說明我國人臉識別隱患不少,管理和防患還不夠完善。在此背景下,我國還需加強建設。
那么,我們該如何完善人臉識別的健康、穩定發展呢?
智能制造網認為,首先我們需要政府從政策層面加以助力。通過制定和發布更多應用安全和維權方面的法律法規,建設隱私安全防護網,為相關問題提供治理辦法與途徑。
其次需要企業加大技術研發。一方面加大人臉識別自身技術突破,提升安全應對能力;另一方面積極融合5G、人工智能等其他技術,共同保障技術應用安全并升級技術功能。
此外還需要行業采取正確的技術應用手段。在單一生物識別技術存在安全風險的情況,不妨采取多種生物識別結合應用的形式相互補短。
相關文章
智能家居技術與應用的未來發展趨勢
無論是互聯網還是專用網絡,你知道通過遠程控制連接和操作多個家庭設備是什么感覺嗎?不只是指你的計算機、平板電腦或手機,而是指日常使用的每一種家庭設備或技術,例如廚房用具、家用電器、熱水器、燈、百葉窗、寵物喂食器,而且這個列表還在...
電池級碳酸鋰均價突破50萬元/噸,同比漲幅超510%
3月1日,百川盈孚數據顯示,電池級碳酸鋰交易均價較前一日再漲5000元/噸,達50.04萬元/噸,部分地區均價甚至已達51萬元/噸。與上年同期相比,均價漲幅超過510%。下游旺盛需求是導致鋰材價格持續上漲的重要原因。根據工信部...
盒馬將在全球設立8大采購中心,未來要把店開到歐美去
為實現這一目標,盒馬大進口事業部總經理黃玲在現場透露,盒馬將在全球設立8大采購中心,通過本地化的運作,走到全球商品的最佳源頭去,構建出最佳的成本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