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投2000億新基建還不夠?宣布再招5000人!
6月9日,阿里云峰會線上召開。會上,阿里云智能總裁張建鋒對阿里云年度戰略和研發投入進行了深入解讀。阿里未來3年將投入2000億技術攻堅,表示阿里云今年再招5000人,大規模引進頂級科技人才,重點吸引服務器、網絡、芯片、數據庫、人工智能等核心技術領域的攻堅人才。
3年投資2000億元
今年4月,阿里云宣布未來3年再投2000億元,用于云操作系統、服務器、芯片、網絡等重大核心技術研發攻堅和面向未來的數據中心建設。張建鋒對此表示,對數字經濟基礎設施而言,2000億元的投入并不大,3年之內還會投入更多。而這是基于對整個經濟轉型數字化提速的整體判斷。
張建鋒認為,數字化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主要驅動力,疫情讓政府、企業都認識到數字化的迫切性,原本需要3到5年的數字化進程,將在未來1年之內加速完成。
對于這2000億元要怎么花,張建鋒解讀表示,主要有三方面工作要做
一是要做深基礎,要沿著飛天云操作系統向下延伸定義硬件,加大在芯片、服務器、交換機、網絡等領域的自研力度。
二是要做厚中臺,將釘釘這樣的新型操作系統與阿里云深度融合,企業既需要云這樣的新型計算架構,也需要釘釘這樣的新型操作系統,新型操作系統能讓企業面向大數據、面向智能、面向IoT、面向移動化來開發自己的應用變得更方便。
三是要做強生態,希望基于云和新型操作系統構建繁榮的應用生態。
阿里云今年再招5000人
張建鋒進一步表示,要想做好上述三個方面,三年2000億元可能并不夠花,因為還需要投資吸引大量的人才,阿里云今年計劃再招聘5000名核心技術領域人才。大規模引進頂級科技人才,重點吸引服務器、網絡、芯片、數據庫、人工智能等核心技術領域的攻堅人才。公開資料顯示,阿里云在延攬全球人才方面不遺余力,目前已經招攬了數十位院士、頂級協會Fellow級別的科學家,其中IEEE Fellow就有10多位,國際知名高校教授30多位。
張建鋒表示,阿里云在軟件層面已經達到世界頂尖水平,飛天是中國唯一自研云操作系統,下一步要“做深基礎”,沿著飛天云操作系統向下延伸定義硬件,加大在芯片、服務器、交換機、網絡等領域的自研力度。
張建鋒進一步表示,“做深基礎”背后邏輯并不是簡單替換,是基于云的特點來構建整套基礎體系,就像當年阿里巴巴“去IOE”并不是做一個新的小型機替代了舊的小型機,而是用阿里云這輛汽車超過了舊時代的馬車。
截至目前,阿里圍繞飛天操作系統已經開啟了“硬核”自研之路。
新基建與數字經濟下“賭”局:阿里2000億VS騰訊5000億
這次疫情黑天鵝,對中小企業帶來的打擊堪稱致命,對餐飲等受創嚴重行業的龍頭企業也造成了巨大影響,裁員、降薪、倒閉的關鍵詞,讓人心生惴惴。當大多數企業和員工在想著活下去的時候,阿里云砸出了一個 3 年 2000 億的計劃,不管是從戰術還是戰略層面上,這都是精準的一刀。一個月后的5月26日,騰訊也對外宣布,未來5年要將5000億重點投入到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服務器、大型數據中心等重點領域,加速新基建布局。雖然雙方投入的金額有所不同,可覆蓋的領域幾乎一致,這很清楚地顯示了巨頭搶奪新基建風口的決心。
疫情來臨后,國家政策提得最多的一個詞是什么?新基建!新基建“新”在哪兒?
過去的基礎設施投資主要集中在鐵路、公路、機場等領域,這些投資規模大、周期長,短期刺激作用明顯,但是投資回報相對慢一些。而新基建與高新技術發展緊密相連,是發展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的重要載體,也是創造與滿足新需求的重要保障。
新基建的關鍵在高新技術,高新技術背后掛靠的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對應的恰恰就是人工智能(AI)、大數據(Big Data)、云計算(Cloud Computing)的三位一體。而服務器、數據中心,則成了背后的底座與基石。
從歷史發展的規律來看,云計算的馬太效應將愈發明顯,3A 格局的云巨頭時代將繼續維持。從中小企業的上云訴求來看,云廠商綁定的擔憂將持續存在,混合云的模式將成為主流。從人才需求來看,研發人員仍將長期處于技術最好的時代。從世界格局與數字經濟發展脈絡看,自研與開源將成為時代精神,軟件國產化將是下一個政策紅利方向。這就是我們所處的數字化轉型大潮,愿你能成為那洶涌的時代后浪。
相關文章
新基建觀察:物聯網時代,誰來給“萬物”供電?
“從輪胎到牙刷、從房屋到紙巾,世界上所有物體,都可以通過因特網主動進行信息交換。”在2005年,國際電信聯盟提出的“物聯網”概念,15年后正在逐步成為現實。會計步的手表、能聯網的電飯煲、說方言的音箱…可穿戴設備、家電、汽車...
阿里大動作!上市計劃被“撤回” 盒馬IPO之路遙遙無期?
11月16日,阿里巴巴發布三季度財報,其中淘天集團營收976.54億元,同比增長4%。與此同時,阿里還宣布“撤回”兩項拆分計劃,包括盒馬鮮生的首次公開募股計劃暫緩。變革后再變革,阿里零售業務有何新方向?
新基建需要衛星物聯網 國電高科敲響萬物互聯大門
7月25日11時13分,天啟10號(即“陵水號”)低軌物聯網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預計兩周后即可提供數據通信服務。這是北京國電高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電高科”)天啟物聯網星座的第7顆在...
中央重提基建投資適度超前,有哪些考量?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更加強調在碳達峰碳中和、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戰略下,聚焦發力減污、降碳、新能源、新技術、新產業集群等重點領域,“綠色基建投資”的特征進一步強化。這對各地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要避免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