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芯片“獨角獸”寒武紀登上資本市場的舞臺,盤中大漲358%,市值突破了千億元
AI芯片“獨角獸”寒武紀最終還是登上資本市場的舞臺。
開盤首日,寒武紀盤中一度大漲358%,市值突破了千億元。
從2016年3月創立至今,寒武紀用了短短四年的時間就搭上了資本市場的快車,其背后是資本對于芯片企業的期待以及期望。
根據招股說明書顯示,寒武紀的創始人、CEO陳天石是一名不折不扣的85后,在百科第一欄介紹里,陳天石的介紹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中科寒武紀科技CEO。
寒武紀的故事,始于中科院。
創始人陳天石與哥哥陳云霽都是中科大少年班的,兩人經歷出奇的相似,也都是在二十四五歲的時候拿到了計算機博士學位。
相似的經歷,加上驚人的天賦,為寒武紀的創立打下了穩定的人才基礎。
陳天石博士畢業之后,聽聞哥哥正在參與一個芯片項目,不久之后,陳天石也加入了這家公司。
一次偶然的機會,陳天石腦海里誕生了一個十分超前的想法——把人工智能同處理器架構放在一起研究。
2015年,陳天石同他的團隊(20人左右)研發出了世界首款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原型芯片。由于項目比較超前,所以沒辦法商業化。直到2016年,陳天石帶領團隊才和中科院計算所的投資管理平臺中科算源共同設立北京中科寒武紀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之后,陳天石苦于技術商業化的轉化。正在一籌莫展之際,華為給陳天石送來了一份“大禮”。
當時,華為的市場團隊找到了陳天石咨詢AI與手機智能芯片的結合可能性,這讓陳天石看到了希望。此后,他將前期的芯片調整之后,賣給了華為。
搭上了華為的這趟便車,寒武紀開始了順風順水之旅。
2017年9月,華為在德國發布了全球首款人工智能手機芯片——麒麟970,背后搭載的正是寒武紀1A處理器,從此寒武紀名聲大噪。
將寒武紀送上巔峰的是華為Mate 10手機的發布,這款手機將麒麟970芯片大規模商用,也是這款手機,讓寒武紀更上了一層樓。
過去的四年里,寒武紀一直是一個傳說般的存在,它的神秘不僅僅是和華為搭上了關系,更因為它是國際上少數幾家全面系統掌握了智能處理器芯片的企業之一。
按照招股說明書顯示,寒武紀目前的主要收入全部來自IP授權,2017年、2018年華為分別為其貢獻了98%、97%的營收。
2018年10月,華為自主研發了AI芯片昇騰910和昇騰310,寒武紀同華為的蜜月期才正式結束。
2019年,寒武紀的主要收入來源開始從IP授權變成了智能計算系統集成,最大的客戶也從華為變成了政府項目——珠海市橫琴新區管理委員會商務局。
按照招股說明書,寒武紀目前尚未盈利,其2017年至2019年寒武紀業績連續三年虧損,三年時間公司的凈虧損為3.8億元、4104萬元和11.79億元。
虧損并不妨礙的公司的前景,寒武紀目前的股東包括國新啟迪、國投創業、國新資本、中信證券、金石投資、TCL資本、中科院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元禾創投、阿里巴巴創新投、聯想創投集團、中科圖靈、中金公司、國新基金、國新央企運營基金等,其客戶也包括華為、中國電信、聯想、浪潮、阿里巴巴、百度、滴滴、好未來等。
可以預見的是,在陳天石的帶領下,寒武紀未來還有很多路要走。盡管這條路上荊棘滿布、十分艱難,但不管有多難,這條路還是要義無反顧地走下去。
-----
相關文章
半導體板塊再度發力上揚,國家大基金在出手,入股物聯網芯片公司
半導體板塊4月1日盤中震蕩走高,截至發稿,通富微電、艾比森漲停,華天科技漲逾9%,斯達半導漲逾7%。消息面上,根據泰凌微公司官方微信3月30日消息,泰凌微電子(上海)有限公司近日完成了新一輪融資,由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
中國芯片,進入贏者通吃的時代?
從國外半導體企業的發展軌跡來看,在半導體行業贏者通吃的現象不是稀奇事。CPU領域的英特爾,GPU領域的英偉達,晶圓代工無可媲美者臺積電,手機處理器IP廠商Arm,EDA設計軟件三巨頭等等都彰顯了他們的實力,當然在這些主營業務之...
國產射頻芯片的終局之戰
隨著唯捷創芯上市破發,國產射頻芯片的終局之戰提前到來。該來的遲早會來,行業各方都冷靜下來,想想出路和未來,少一些亂象叢生,多一些回歸產業本質,理性客觀地來看待這場國產射頻芯片終局之戰。技術和市場是國產射頻芯片終局之戰的兩個最重...
芯片行業的巨變:正在上演
五年前,英特爾的市值相當于英偉達和AMD的總和。如今,英偉達的市值與另外兩家公司相當。臺積電的股價也在飆升,反映出半導體行業在過去10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就在不久前,英特爾公司還是美國芯片制造商中無可置疑的王者,也是市值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