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升級的無限可能:物聯網芯片+區塊鏈
·聚焦:人工智能、芯片等行業
歡迎各位客官關注、轉發
前言: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繼互聯網之后全球信息產業的又一次技術創新浪潮。物聯網正逐步向建立領域聚焦、能力聚集的物聯網生態方向快速演進,并且物聯網、區塊鏈和5G的有機融合已然是科技革命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者| 方文
圖片來源 |網 絡
在數字經濟下區塊鏈是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
目前,數字經濟已成為推動經濟增長、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從工業物聯網到智慧城市再到智能家居,物聯網已經深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據GSMA預測,2025年全球物聯網連接數將達到252億。但問題也隨之而來,保證安全隱私成為一個巨大的挑戰。如何有序管理海量終端,實現信息、金融以及物聯網的頂級安全呢?
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算法透明、共識機制、不可篡改的優勢,給物聯網行業應用發展帶來了更多可能性。我國《“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中把區塊鏈作為一項重點前沿技術,明確提出需加強相關新技術的創新、試驗和應用,力求搶占先機,掌握新一代信息技術主導權。
在2019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
在缺乏相互信任的競爭環境中,低成本完成可信交易的新型計算范式或協作模式,區塊鏈憑借其獨有的信任解決機制,正在改變諸多行業的運行規則,是未來發展數字經濟、構建新型信任體系 不可或缺的關鍵技術。
目前,區塊鏈技術應用到物聯網、智慧城市、智能制造、供應鏈管理、數字資產交易、可信云計算、網絡標識管理等諸多領域,并將逐步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助力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四方聯手開啟物聯網+區塊鏈新融合
近日,紫光展銳攜手萬向區塊鏈、摩聯科技、廣和通,共同開啟物聯網+區塊鏈新融合的創新合作,通過芯片與區塊鏈的底層深度融合,為未來智能數字社會構筑可信的數字基礎設施。
紫光展銳:是我國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的龍頭企業,作為未來數字世界的生態承載者,以生態為核心戰略,高舉5G和AI兩面技術旗幟,深耕三大業務領域:消費電子業務為個人的智能化需要服務,工業電子業務支撐工業體系和社會智能化,泛連接業務探索充滿創新的新網絡領域。
萬向區塊鏈:是國內首個區塊鏈技術研究機構萬向區塊鏈實驗室,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擔任首席科學家。目前,萬向區塊鏈在區塊鏈領域累計投入超過10億人民幣。公司專注于區塊鏈技術研發,聯合生態合作伙伴打造了以隱私計算為特色的新一代聯盟區塊鏈平臺——PlatONE。
深圳市廣和通:是全球領先的物聯網通信解決方案和無線通信模組提供商。致力于將可靠、便捷、安全、智能的無線通信解決方案普及到每一個物聯網終端和應用,為用戶帶來近乎完美的無線體驗。是中國首家上市的無線通訊模組企業。
摩聯科技:專注于物聯網與區塊鏈的技術融合,自主研發了蜂窩物聯網平臺上的區塊鏈應用框架BoAT,賦能物聯網設備快速實現可信數據上鏈。摩聯科技與主流蜂窩無線模組廠商,共同發起了區塊鏈模組聯盟,陸續發布基于BoAT的各大品牌區塊鏈模組產品,從數據源頭上鏈確保物聯網數據的可信安全和不可篡改,助力數字新基建下各行各業挖掘應用和數據的價值。
通過全場景連接解決方案,紫光展銳將構建底層的安全可信環境,并為區塊鏈應用平臺打通與物理世界連接,完成安全的數據采集與通信功能。萬向區塊鏈能夠利用其在區塊鏈技術研發和應用落地方面的經驗和資源優勢,推動傳統信息物聯網向價值物聯網升級,使得物聯網的數據可信,實現數據在不泄漏隱私的前提下完成跨組織分享,以及數據金融化和資產化。摩聯科技通過自主研發的承載在蜂窩物聯網平臺上的區塊鏈應用框架BoAT(Blockchain of AI Things),全面支持物聯網設備的可信數據上鏈。
底層融合,展銳Cat.1率先部署
四方合作目前在紫光展銳的Cat.1產品春藤8910DM上落地,這也使得春藤8910DM成為全球首款支持區塊鏈技術的Cat.1bis物聯網芯片平臺。BoAT區塊鏈應用框架將使基于春藤8910DM的物聯網設備具備訪問區塊鏈和調用智能合約的能力,確保在數據上傳到云的同時將數據特征值上鏈,實現“鏈上-云上”數據可信對應。
Cat.1 bis的優勢在于:首先,它在帶寬、時延、移動性、語音方面,可以替代傳統2G、并且在基站容量上有大幅提升。其次,它能承載現有的LTE網絡,對于運營商網建來講,幾乎零成本投入。另外,它的單天線設計進一步優化了終端成本,外圍采用和現有Cat.4一樣的方案,價格低廉又成熟穩定,對于海量物聯網連接是較好的選擇。
底層的軟硬融合才是安全的上鏈方式
物聯網和區塊鏈的交集主要在云端,基于從物聯網設備采集到的數據,通過軟件方法實現物聯網數據上鏈。考慮到物聯網的發展趨勢,未來終端與終端之間的直接底層通信將成為普遍場景。想要真正實現更高程度的全流程數據上鏈,必須通過軟硬結合的方式,在終端設備硬件底層部署可信數據上鏈能力,打通物聯網+區塊鏈的關鍵一環,從數據源頭實現上鏈。
紫光展銳工業物聯網副總裁鮮苗認為,物聯網芯片和區塊鏈兩個生態的底層融合將共同助力產業的創新和升級,一方面將芯片能力帶入區塊鏈生態,提供穩定的通信能力,并從芯片底層構建安全環境與硬件載體。另一方面,區塊鏈將實現物聯網海量數據的安全可信和商業閉環。這是兩個生態底層融合為產業帶來的新價值。
紫光展銳芯片具有五大安全能力:安全應用處理器、安全啟動、安全通訊處理器、存儲加密、國密加密算法。基于這一安全的硬件基礎,與用于終端的區塊鏈算法、軟件架構和應用框架相結合,最終打造出能夠承載、應用區塊鏈技術的物聯網軟件平臺。
Cat.1+區塊鏈催生大量創新的商業模式
Cat.1技術與區塊鏈的結合不僅具有強大的技術優勢,更將催生大量創新的商業模式,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對于車聯網領域,移動場景首要解決的聯網問題就是覆蓋和切換。Cat.1依托完善的LTE覆蓋和無縫全模切換,成為首選的方案。
在金融資產管理領域,首先在物聯網設備上集成區塊鏈SDK并注入唯一性的非對稱密鑰,保證數據無法被奪取或破解。通過物聯網芯片完成金融資產信息數據的采集,并將數據經由Cat.1或NB-IoT無線通道進行哈希和簽名等密碼學運算后再傳輸到云平臺,再到達區塊鏈平臺。
基于智能合約的移動出行分時租賃,或者共享按摩椅,都可以實現低成本、高可靠的可信數據上鏈。
結尾
傳統企業轉型、政策環境的持續優化,以及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應用,都成為驅動中國物聯網市場快速發展的主要因素。未來,中國的物聯網市場將會得到巨大的發展。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