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牽手騰訊: 中國互聯網的共同榮耀時刻
“中國什么時候,才會出現一個具備全球影響力的企業?”大約10年前,一位企業家在一篇文章中說:這是多年來被國外朋友不斷問起的話題。
幾年后,另一些中國商業大佬在不同場合發問:一個全球化企業,應承擔起什么樣的擔當和責任?改革開放40多年后,飛速發展的中國企業,在全球化角色中應有怎樣的定義?
現在,這些問題有了答案——北京時間3月31日,聯合國在紐約總部宣布,騰訊公司成為其全球合作伙伴,為聯合國成立75周年提供全面技術方案,并將通過騰訊會議、企業微信和騰訊同傳在線舉辦數千場會議活動。
這意味著,新冠病毒疫情之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全球對話,將在中國互聯網科技企業的技術支持下進行。聯合國官方新聞的評論是:一項全新且創新的全球合作。
這是非常高度的評價,甚至可以說是截至目前為止,中國互聯網最值得驕傲的榮耀時刻。
史無前例的合作
在之前,這些榮耀更屬于國外科技巨頭。比如1981年贏得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第一筆訂單的惠普;2008年利用搜索引擎為網民提供艾滋病預防信息的雅虎;2015年與Facebook聯手為敘利亞難民提供互聯網。以及與聯合國合作推出世界遺產地街景、建立開源數據平臺的谷歌、微軟,等等。
中國科技企業與聯合國合作歷史,并非為零——2014年,百度宣布與聯合國啟動戰略合作,共建大數據聯合實驗室。2017年,聯想對講機稱收到一封由聯合國環境大會發來的其提供語音通信支持的“感謝函”。
只不過,綜合目前查詢到的資料,聯合國與上述科技巨頭的合作,要么是針對某項業務,或者某個單項計劃,在關鍵活動上與一個科技企業展開如此大規模合作,堪稱史無前例——更何況,這還是成立75周年,樹立并實現2045年聯合國成立100周年全球愿景這一重大活動上,選擇了騰訊這樣一家來自大洋彼岸的中國企業。
所以,這是屬于中國科技和互聯網企業的共同榮耀時刻——它代表的是,中國互聯網企業如今的國際影響力。甚至是中國互聯網企業,在歷經20多年飛速發展后,用如此高規格、全球性頂尖會議的合作,去證明了自己在互聯網世界話語權的博弈能力。
這太不容易。中國互聯網市場已足夠大,國際化布局足夠早足夠廣,但很大程度上,所有中國互聯網企業,甚至整個中國互聯網產業的共同追求從未變過——也就是獲得一定的“互聯網話語權”。(比如世界互聯網大會,就是試圖提升中國互聯網話語權最具實質性的舉措。)
話語權,這一最早由法國學者福柯在研究知識與權力關系時提出的概念,用在互聯網世界中,對應著互聯網世界的三個要素:硬實力、軟實力和傳播力,三個要素體現著互聯網在硬件、軟件技術上的創新力,以及未來是否能夠主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方向。
必須承認,此前對諸多中國互聯網企業而言,不少打造的產品,盡管擁有億級甚至十億級用戶,各種應用技術創新并不落后于國外互聯網——比如深刻改變了人們生活的微信。但在上述三個要素方面與國外一些頂級互聯網企業,如Google、Facebook、亞馬遜等相比,有著一定差距——這個差距,更多是認知成見,以及一個在全球證明自己的契機突破上。
騰訊戰疫做的更多
有理由相信,聯合國75周年與騰訊的深度合作,就是打破世界對中國互聯網成見的最好契機。
實際上,許多觀察人士對此都毫不懷疑:經歷疫情考驗的騰訊,作為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在技術方面經過二十多年的沉淀、創新后已問題不大,能順利承擔UN75史上最大規模會議的進行。
比如要在UN75周年上承擔數千場會議的企業微信,一個案例就可以說明它的承壓性:3月28日,由中國武漢醫生自發組織,通過企業微信搭建的“全球一線醫生交流平臺”, 吸引了來自全球各地1300多名醫生同時討論。騰訊同傳、騰訊會議,同樣如此。
更重要的,像騰訊這樣的中國互聯網企業代表,其軟實力、傳播力,疫情期間在全球得到了最好的體現——疫情成為一場全球災難情況下,捐贈之外,中國多家科技企業向全球推出的“互聯網+醫療”等平臺,不僅在將中國預防和治療新冠肺炎的經驗傳遞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還通過各種戰線助力全球科技戰疫與經濟復蘇。
一些案例同樣可以說明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全球戰疫”決心:百度健康推出“問醫生”海外專區,集結超過10萬名醫生提供義診、心理援助等一系列公益服務。“京東健康”上線了“全球免費健康咨詢平臺”,同步上線雙語服務專區。
騰訊做的則更多,除了整合企業核心競爭力及全球供應鏈管理能力,解決一線醫療人員、患者的燃眉之急,更是通過數字化手段積極推進全球的經濟復蘇:除了用1億美元宣布設立 “全球戰疫基金”,正式上線 “Together We Can”全球戰“疫”信息平臺等等之外,緊急研發的騰訊會議版,就已經在全球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上線。
向科技向善表達尊重
這些行動,正是“科技向善”使命的最好體現。
眾所周知,現代科技讓地球變成了一個村。一場新冠疫情,讓村子里的人類命運休戚與共,沒有絕對的旁觀者,幾乎每個人都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有了自己理解——正如加繆在《鼠疫》中所說,“個人的命運已不復存在,唯有一段集體的歷史”。在自然面前,人類終究渺小,唯有本著同舟共濟的精神來應對這些挑戰和災難。
的確如此,越來越多的國家同樣意識到,“超級”(SUPER)全球合作,將是戰勝疫情的關鍵——事實上,回顧2008年金融危機,不難發現正是G20領導人協調一致的行動,為全球經濟走出困境提供了重要的解決方案。
在新冠疫情中,無論是中國醫療專家組趕赴意大利、伊朗、塞爾維亞等國家,不遠萬里戰“疫”;還是全球科學家們,將Covid-19、冠狀病毒相關出版物及時免費發布,其實都是“全球合作”的體現。
當然,也包括科技戰疫的騰訊們——畢竟,在地球村中,共同面對人類命運,從來就不只是國家、科學家、醫學專家層面的事情,也是中國科技企業前所未有的共同目標。
這一點,正如同騰訊公司總裁劉熾平的說法:“全球合作關乎人類福祉和未來,也是我們戰勝當前全球疫情的關鍵。”
從這個角度,我們能夠理解,聯合國成立75周年紀念活動籌備工作秘書長特別顧問法布里齊奧·霍克希爾德,他對聯合國與騰訊的合作評論,為何是“騰訊對聯合國75周年活動的支持樹立了一個重要的榜樣”,如此不吝嗇的贊美之詞。
這是贊美之詞,更是一種尊重。對騰訊用實際行動去科技向善的尊重,也是對中國互聯網企業走向全球化過程中,積極戰疫的尊重。
這很可能就是10年前那個問題的答案,也是未來評價中國企業全球化的標桿:全球化從來就不只是國際化,它是一種能力,更是一格局。不是去征服世界,而是如何去助力世界。
想要做到這一點,對中國更多的科技企業來說,可能并不太容易:一方面,它必須足以彰顯中國企業,全球化進程中的成就與實力。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對一個全球化企業而言,特別是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背景下,如何用科技、技術的力量,去肩負其全球責任這個更大的使命,為全球新商業文明進程發展提供新的答案。
相關文章
【透視】中國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史上最全解析
今天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呈現多樣化趨勢企業在日常運營過程中,通常先支付資金購入材料形成存貨,再將產品出售、回籠現金,由此構成一個經營循環。在這種模式中,營運資金以預付賬款、存貨、應收賬款的形式被占用,這給企業的資金周轉帶來一...
5G需求雖放緩,中國光模塊行業前進步伐不變
近日,多位光模塊產業鏈的人士直言,5G的需求不及預期。同時,LightCounting也在最新的報告中指出,5G部署放緩,尤其在中國市場,短期內不要對5G前傳需求的回歸抱有太大希望。同時,5G前傳領域,國內三大運營商紛紛推出創...
2020第七屆中國鄭州國際物流展覽會
時間:2020年4月1日—3日地點:鄭州國際會展中心同期舉辦:2020第五屆中國鄭州冷鏈物流展覽會主辦單位:河南省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河南省制冷學會河南省國際貨運代理協會海名國際會展集團支持單位:河南省醫藥質量管理協會河南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