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u智能手套:顛覆傳統音樂演奏模式
5月4日消息,可穿戴設備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蔓延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日前一款名叫Mi.Mu的智能手套登陸眾籌平臺Kickstarter,這款手套內置了光線和動作感應器,能夠追蹤佩戴者的手指運動和彎曲程度,進而發出不同的聲音,這種方法改變了傳統的音樂演奏和創作模式,有望為整個音樂產業開拓一條新的道路。
Mi.Mu智能手套由知名英國電子歌手易摩根·海普(Imogen Heap)主持研發,海普曾經獲得過兩項格萊美獎的提名,她曾在2011年的TED大會上談及Mi.Mu智能手套的設計理念,經過三年多的研發,這款頗具創意的可穿戴設備終于來到人們眼前。
從外觀上看,Mi.Mu智能手套與傳統手套有著非常大的不同,產品有手套和腕帶兩部分組成,其中手套部分采用了露指和露掌心的設計,每個手指上都安裝了柔性傳感器,能夠準確地撲捉用戶手指的動作,同時,手套的虎口處還有一個LED指示燈,可以實時顯示音樂的演奏狀態。腕帶是Mi.Mu智能手套最為重要的部分,手指動作數據的接收、轉換和再發送都通過腕帶上的x-OSC無線電路板處理完成,該電路板內置了低功耗的Wi-Fi模塊、陀螺儀和加速器等,能夠與電腦實現手指數據的互傳互收。
下面來了解一下Mi.Mu智能手套的工作原理。在佩戴者的手指做出動作之后,腕帶上x-OSC電路板就能夠接收到傳感器采集到的數據,進而將其傳輸到PC端的軟件上。軟件會通過特殊的算法來識別這些數據,隨后將它們合成為適用于不同樂器的音樂信息,而這些信息則會被傳送給第三方音頻接口,并通過多媒體將其播放出來。同時,這些音樂信息還會被傳回到手套,此時手套上的LED燈就會被點亮,讓佩戴者能夠實時看到手勢動作是否有效。
另據了解,Mi.Mu智能手套上的傳感器能夠識別多種動作信息,其中包括整只手的移動方向、手指動作的彎曲度、手的姿勢(握拳、張開手以及伸出某根指頭同等)、手指的移動方向以及動作的劇烈程度(比如敲鼓動作)等,所以佩戴者的任何一個手勢動作都能夠形成特定的音符,再加上用戶可以在軟件中設定更為復雜的手勢動作,所以當其熟悉了這些動作所匹配的音符之后,就能夠實現真正的用手來演奏音樂的場景。
根據研發團隊的計劃,Mi.Mu智能手套預計將于今年12月上市發售,至于具體的售價,目前支持者可以在Kickstarter上以1200美元(約合人民幣7500元)的價格進行預購,而未來的上市價應該不會低于這個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