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電子皮膚 智能醫療領域新創舉
在可穿戴設備領域,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鏡已不再稀奇。近日,有研究人員宣布,他們已經開發出了一種薄如“臨時紋身”的可穿戴設備—可穿戴電子“皮膚”,它可以儲存數據以及向人體輸送藥物。盡管這不是開發電子皮膚的先例,但它卻是可穿戴設備在數據存儲和醫療領域的首次嘗試。
這項研究是由來自韓國首爾大學基礎科學院和美國得克薩斯大學的科學家完成的,并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雜志上。此外,該研究團隊中還包括了一家名叫MC10的公司。根據該公司官網信息,這家公司主要制造可以彎曲、拉伸和扭動的柔性設備,這些設備都很薄,且跟人體和自然世界可以進行無縫連接。
該研究團隊開發的電子“皮膚”僅有4厘米長,2厘米寬,0.003厘米厚。這個薄如皮膚的高分子材料可伸縮運動并內置溫度傳感器,抗低壓RAM以及微換熱器。藥物可以通過皮膚傳輸給人體體內。這種技術的應用之一可能就是:電子皮膚依靠人體肌肉運動將藥物傳輸給患者體內,比如針對癲癇癥或者帕金森氏病人。
全新“電子皮膚”并不包含電池或者傳輸器,因為它需要被制成跟皮膚一樣薄的厚度。另一方面,鋰離子電池或者RFID電子標簽又沒有足夠大的彈性。如果電能和傳輸可以被解決,這款“電子皮膚”設備就可以推向消費市場。但是,目前在人體體內植入某種“技術”或者基因編碼都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查。
去年11月,摩托羅拉申請了一項“電子皮膚紋身”專利,它可以放置在人體喉部區域。根據摩托羅拉專利描述,電子紋身可以充當耳機、無線收發器、電源和電源控制器。信號則通過NFC或者藍牙從電子紋身傳遞到用戶智能手機上。不過,這項技術包含了一個電源。此外,它還可以充當監測皮膚電反功能。
此外,這款設備還可以記錄心率、大腦活動和肌肉收縮,可以通過無線電能供應來充電。MC10公司已經獲得授權,利用伊利諾伊大學技術來開發新的健康醫療設備。
相關文章
IDF2010大會直擊:智能醫療解決方案
2010英特爾信息技術峰會(Intel Developer Forum,簡稱IDF2010)4月13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正式拉開帷幕。本屆IDF以“智領先機,共創明天”為主題,旨在抓住智能計算和個性化互聯網時代機遇,揭示產業發...
研祥通訊展示智能醫療產品
2010年英特爾信息技術峰會(IDF)于4月13至14日在國家會議中心隆重舉行。本屆IDF以“智領先機,共創明天”為主題,旨在抓住智能計算和個性化互聯網時代機遇,揭示產業發展脈動,攜手合作伙伴引領創新,搶占復蘇增長之先機。研祥...
鷗橋攜手聯通打造中國首個智能醫療云服務平臺
在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舉辦的2014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信息發布會上,鷗橋公司與中國聯通總公司成功簽署了移動智能醫療戰略合作協議。
聯發科布局智能醫療 差異化的核心技術
聯發科跨入智慧醫療市場趨勢抵定,繼旗下F-晨星日前以4K2K超高畫質晶片打入醫療顯示器之后,與清華大學實驗室合作研發的“可擴充UWB雷達”預計也將在今年進入商用化,該類晶片將應用于非接觸式人體呼吸、心跳偵測為主,進軍銀發及嬰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