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遇上智能識別 帶來高效率低風險智能服務
[ 導讀 ] 身處密碼時代,人們總難免焦慮。用生日、手機號做密碼不安全,隨機編一組數字又怕記不住。
身處密碼時代,人們總難免焦慮。用生日、手機號做密碼不安全,隨機編一組數字又怕記不住。好消息是,下一代ATM機將徹底消除這種不安情緒。就算你沒帶銀行卡,忘記了密碼,也不用擔心,只要露出你的臉,或者伸出一只手,一切都可以輕松搞定。
目前在日本,生物識別ATM機已經占據半壁江山;與此同時,韓國、印度等亞洲國家也不約而同地大力推廣生物識別技術在ATM機領域的應用。但放眼國內市場,仍是一片空白。在生物識別技術已被列為下一代ATM機首要特征的背景下,未來該領域的發展空間可謂無限。
下一代ATM標配生物識別 讓“刷臉”取現成為可能
不久前,美國德克薩斯州聯合銀行的一個營業部,迎來了一位儲戶,他既沒帶銀行卡,也沒有回憶密碼就徑直走向ATM機提款,一臺攝像機對他的眼睛進行掃描,迅速而準確地完成了身份鑒定,很快進行了業務辦理。
輸密碼這件事,雖然繁瑣且令人不安,但在很多地方仍是一道不可或缺的程序。人們站在ATM機前,或許都有過這樣的感受:心里總嘀咕有沒有記錯輸錯密碼、會不會泄密被盜從而產生財產損失。
其實,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安全,自始至終是金融設備的生命線;而便捷,則成了金融設備的生命力所在。安全、更安全;便捷、更便捷——生物識別技術,正是兩者結合的時代產物,也順其自然成為下一代ATM機的標配。
生物識別新用處 引領下一代ATM
“如果蒙臉、遮臉的話,即使你插入了銀行卡,密碼輸入正確,機器也會終止運作,取不出現鈔。”
所謂生物識別技術,就是通過計算機與光學、聲學、生物傳感器和生物統計學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結合,利用人體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紋、臉相、虹膜等)和行為特征(如筆跡、聲音、步態等)來進行個人身份的鑒定。
作為最先進的身份識別技術,生物識別可以滿足隨身性、安全性、唯一性等一系列要求。“人臉識別只是生物識別技術的一種,我們還有帶手指靜脈、掌靜脈的ATM。”安全是基礎,應用生物識別技術將是下一代ATM的必然方向。
為了應對銀行未來對金融設備的更新技術需求,國內ATM廠商已經開始行動。據悉,目前廣電運通研發的具有手掌靜脈識別技術的H68N系列ATM已經在土耳其大規模應用。
巨大空白市場亟需填補
一份來自全球ATM行業權威研究機構RBR的最新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底,全球260萬ATM中只有7%配備了生物識別技術。而且,大多數這樣的ATM都布放在極少國家:98%的生物識別ATM只在5個國家中布放,只有不到10個國家擁有超過1000臺。其中,全球三分之二的生物識別ATM位于亞太地區,日本占據了一半的份額。數據顯示,日本裝配的生物識別ATM機達10.3萬臺,占總數的54%。
早在2005年,日本便開始大面積采用該技術,起因是為了打擊欺詐行為。到了2009年,日本欺詐提款的案例數量為240例,而在2005年,這一數字高達800多例。無獨有偶,巴西也在全國三分之一的終端上裝備了生物識別技術,到2012年底數量接近5.5萬臺。
在韓國,具有生物識別技術的ATM終端也接近1萬臺。此外,越南、阿根廷、智利等國,在ATM上采用生物識別技術的占比也在不斷提高。不過一個令人難以理解的現象是,美歐等發達國家在生物識別ATM的占比上并不顯著。業內人士分析稱,主要原因在于遺留下來的技術問題、客戶的信任以及較高的成本。
生物識別技術是“未來銀行”必備利器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也是生物識別ATM市場空白的國家,在金融安全戰略進一步提升的背景下,這一局面即將破題。
“生物識別ATM機的推廣應用,這一趨勢不會改變,但還要看銀行的需求。”譚驊對記者說,進行手指靜脈、掌靜脈或其他的生物識別技術,首先還是需要銀行進行數據采集。
截至目前,國內銀行尚未采購生物識別ATM設備,主要出于成本的考量。不過,隨著上世紀90年代以來,生物技術不斷發展,目前成本已經降低了不少。生物識別技術具有徹底變革獲取現金方式的能力,潛力巨大,交易時間、銀行支出都將減少。最重要的是,發生欺詐的可能性也會大大降低。
指紋識別、人臉識別開始大規模應用于門禁、電腦登錄、考勤、個人身份認證、幼兒園安全接送等方面。近期,平安城市、智能家居等概念的走強,都與生物識別技術的應用緊密聯系。出于更高的安全性、便捷性要求考慮,未來銀行對生物識別技術的市場需求巨大。
目前在日本,生物識別ATM機已經占據半壁江山;與此同時,韓國、印度等亞洲國家也不約而同地大力推廣生物識別技術在ATM機領域的應用。但放眼國內市場,仍是一片空白。在生物識別技術已被列為下一代ATM機首要特征的背景下,未來該領域的發展空間可謂無限。
下一代ATM標配生物識別 讓“刷臉”取現成為可能
不久前,美國德克薩斯州聯合銀行的一個營業部,迎來了一位儲戶,他既沒帶銀行卡,也沒有回憶密碼就徑直走向ATM機提款,一臺攝像機對他的眼睛進行掃描,迅速而準確地完成了身份鑒定,很快進行了業務辦理。
輸密碼這件事,雖然繁瑣且令人不安,但在很多地方仍是一道不可或缺的程序。人們站在ATM機前,或許都有過這樣的感受:心里總嘀咕有沒有記錯輸錯密碼、會不會泄密被盜從而產生財產損失。
其實,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安全,自始至終是金融設備的生命線;而便捷,則成了金融設備的生命力所在。安全、更安全;便捷、更便捷——生物識別技術,正是兩者結合的時代產物,也順其自然成為下一代ATM機的標配。
生物識別新用處 引領下一代ATM
“如果蒙臉、遮臉的話,即使你插入了銀行卡,密碼輸入正確,機器也會終止運作,取不出現鈔。”
所謂生物識別技術,就是通過計算機與光學、聲學、生物傳感器和生物統計學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結合,利用人體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紋、臉相、虹膜等)和行為特征(如筆跡、聲音、步態等)來進行個人身份的鑒定。
作為最先進的身份識別技術,生物識別可以滿足隨身性、安全性、唯一性等一系列要求。“人臉識別只是生物識別技術的一種,我們還有帶手指靜脈、掌靜脈的ATM。”安全是基礎,應用生物識別技術將是下一代ATM的必然方向。
為了應對銀行未來對金融設備的更新技術需求,國內ATM廠商已經開始行動。據悉,目前廣電運通研發的具有手掌靜脈識別技術的H68N系列ATM已經在土耳其大規模應用。
巨大空白市場亟需填補
一份來自全球ATM行業權威研究機構RBR的最新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底,全球260萬ATM中只有7%配備了生物識別技術。而且,大多數這樣的ATM都布放在極少國家:98%的生物識別ATM只在5個國家中布放,只有不到10個國家擁有超過1000臺。其中,全球三分之二的生物識別ATM位于亞太地區,日本占據了一半的份額。數據顯示,日本裝配的生物識別ATM機達10.3萬臺,占總數的54%。
早在2005年,日本便開始大面積采用該技術,起因是為了打擊欺詐行為。到了2009年,日本欺詐提款的案例數量為240例,而在2005年,這一數字高達800多例。無獨有偶,巴西也在全國三分之一的終端上裝備了生物識別技術,到2012年底數量接近5.5萬臺。
在韓國,具有生物識別技術的ATM終端也接近1萬臺。此外,越南、阿根廷、智利等國,在ATM上采用生物識別技術的占比也在不斷提高。不過一個令人難以理解的現象是,美歐等發達國家在生物識別ATM的占比上并不顯著。業內人士分析稱,主要原因在于遺留下來的技術問題、客戶的信任以及較高的成本。
生物識別技術是“未來銀行”必備利器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也是生物識別ATM市場空白的國家,在金融安全戰略進一步提升的背景下,這一局面即將破題。
“生物識別ATM機的推廣應用,這一趨勢不會改變,但還要看銀行的需求。”譚驊對記者說,進行手指靜脈、掌靜脈或其他的生物識別技術,首先還是需要銀行進行數據采集。
截至目前,國內銀行尚未采購生物識別ATM設備,主要出于成本的考量。不過,隨著上世紀90年代以來,生物技術不斷發展,目前成本已經降低了不少。生物識別技術具有徹底變革獲取現金方式的能力,潛力巨大,交易時間、銀行支出都將減少。最重要的是,發生欺詐的可能性也會大大降低。
指紋識別、人臉識別開始大規模應用于門禁、電腦登錄、考勤、個人身份認證、幼兒園安全接送等方面。近期,平安城市、智能家居等概念的走強,都與生物識別技術的應用緊密聯系。出于更高的安全性、便捷性要求考慮,未來銀行對生物識別技術的市場需求巨大。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恩智浦A系列智能識別方案為智能電網安全把關
恩智浦半導體 (NXP Semiconductors N.V.)(納斯達克代碼:NXPI)今日宣布德國工業及M2M通信系統的領先供應商- Dr. Neuhaus Telekommunikation GmbH (紐豪斯通訊),已...
10月22日 22:09RFID世界網
南昊公司專注智能識別技術
河北南昊信息產業有限公司自1995年以來,以王選老師為榜樣,立足國際前沿,專注研發“智能識別技術”。現擁有120項專利和著作權,被國家科技部認定為“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
05月24日 16:35華夏物聯網
視頻智能分析技術在ATM監控中的應用
本文敘述了智能分析技術及其在視頻監控領域的發展趨勢和應用特點。結合目前不法分子針對ATM(銀行自動存取款機)進行各種犯罪行為的分析,論述了智能分析技術在金融安防ATM視頻監控中的作用。同時,結合實際闡述了ATM智能視頻監控系統...
09月11日 13:05北京聲訊電子有限公司
長春出租車安智能識別卡最后一次對信息進行核對
昨天,記者了解到,長春市城市出租汽車管理辦公室(出管辦)根據上級要求,繼續為出租汽車安裝動態智能識別卡,并為全市未及時參加信息核對的經營者組織最后一次信息核對工作,要求及具體日期如下:
12月21日 10:35新文化報
智能識別歷經風雨 概念拓寬由安防到網絡
近日,第四屆中國國際物聯網技術與應用博覽會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此次展會為中國乃至國際的物聯網行業(RFID、傳感器、智能識別、無線通訊)企業提供了一個涉及物聯網整個行業鏈展示平臺。會上智能識別技術廣受歡迎。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
08月29日 11:26中國安防展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