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生態垃圾房被“高仿”?
老陳最近有點煩。花了六十多萬元研發并申請了專利的智能生態垃圾房,還未完全推向市場就被“高仿”了。
老陳全名陳華武,是烏魯木齊華普永輝工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普公司)的總經理。1月5日,記者對他進行了采訪。
“現在的垃圾房夏天污水橫流,蚊子蒼蠅扎堆,惡臭熏人,冬季污水結成冰疙瘩,不利于清理。”老陳說,他想將環保概念植入垃圾存放場所。2010年秋天,華普公司開始研發智能生態垃圾房。2012年7月,華普公司完成研究并投入50座智能生態垃圾房試用。2012年9月19日,智能生態垃圾房獲得了由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專利證書。
老陳告訴記者,智能生態環保垃圾房集自動報警與智能控制于一體,其帶有自動投放啟閉功能,人們靠近垃圾房投放垃圾時,垃圾門會自動打開,離開時,垃圾門自動關閉。“這是采用紅外線感應技術,杜絕人們在投放垃圾時與垃圾房接觸造成二次污染。”老陳說,此外,該垃圾房還具備自動除臭、殺菌、控溫和滅火等功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該垃圾房存放垃圾達到一定量后,可自動通過電話、短信等方式向管理中心報警,提醒及時轉運。
華普公司投放的智能環保垃圾房樣品很快受到市民的歡迎,但禍患也隨之而來。2013年6月,華普公司接到環衛工人舉報,說在迎賓北二路投建的智能生態環保垃圾房,正在被有關“工作人員”“檢修”,后經過民警調查發現,這些“工作人員”沒有證件,也說不清在做什么。
“這讓我突然警覺,可能有人在盜取、仿冒我們公司的產品技術。”老陳說。
果然,2013年下半年,烏市市政采購部門確定采用智能生態環保垃圾房時,參與競標的老陳發現,投標該項目的還有另外五家公司,他們拿出的“智能環保生態垃圾房”方案與自己公司的雷同。
在招投標現場,老陳公司報價為13萬元,而另外5家公司的報價都比他的報價低。“競標結果可想而知,我們被擠出了市場。”老陳告訴記者,發現這一情況后,公司趕緊以“相關公司涉及專利侵權糾紛”向自治區知識產權局遞交了申請。
2013年9月至12月,自治區知識產權局分別對涉嫌侵權的3家公司下發了處理決定書,責令這些公司停止侵權行為。
處理決定書下達了,但如何停止“高仿”產品的侵權行為,老陳表示將繼續通過法律途徑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