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智能機正把自己變成活動追蹤器!
A7芯片讓我們認識到運動處理器可以以附加處理器的形式出現,并借助陀螺儀、加速計、傳感器、運動追蹤器來跟蹤任何活動,這意味著智能機正把我們的身體當做跟蹤界面;再配合各種App,它正不斷量化我們的活動數據,并打造出一個量化數據的社會。
現在我們已經看到各種量化自我的跟蹤App程序出現,包括Fitbit、Jawbone、Strava Run, Argus, Weather Run, Pedometer ++, 以及最新的M7 Pedometer – Steps這樣的App,而且有個好處是進行這些活動時M7并沒有顯示明顯的耗電量。
有了M7,蘋果以后可以在不影響iPhone體驗的情況下收集各種活動和運動數據,比如蘋果方面數據稱M7處理器可以保持7天的運動數據。
過去活動跟蹤是一個有意識、主動的決定,你得決定用什么跟蹤、是否要打開一個App,而現在活動跟蹤成了每天一個自動化的功能,除了iPhone 5S、Moto X用戶也可以感受到這一點。
相關的App比如Moves, Human, Saga也開始利用加速計、陀螺儀和GPS信息來把手機變成活動追蹤器。
當人們第一次使用Google Now數據跟蹤功能的時候,我們發現Google在跟蹤我們的步行和自行車活動;很多iPhone用戶也發現蘋果會在有信號塔、WiFi數據的地方收集用戶的各種數據;三星S4手機里面也包含了加速計、氣壓計、姿態傳感器、陀螺儀、霍爾效應傳感器、濕度計、RGB光傳感器、溫度計這些東西。
像Google、蘋果這樣的大公司會有興趣收集我們的各種活動數據,只可能是想讓它們的手機和服務創造更好的用戶體驗、研發出更好的產。比如iPhone 5S的運動處理器數據就可以為蘋果研發iWatch收集一些非常寶貴的數據。
之前蘋果已經利用這些數據來優化電池壽命;當手機長時間沒動的時候暫停網絡連接;盡力抓取可能的WiFi信號。
可當手機變成一個強大的跟蹤器時,情況就變了,M7知道你什么時候在步行、奔跑、開車……手機隨時可以跟蹤我們,身體成了被跟蹤的界面。雖然目前沒有很多App是專門設計用來利用M 7低能耗、高活動跟蹤潛能的,但隨著穿戴式和數據收集潮的興起,這些App會陸續起來的。
總的來說,智能手機只是開始,背后的傳感器正在加入更多的附件和設備,不斷量化的自我會打造出一個量化的社會。
相關文章
賽為智能:關注智能機器人及移動互聯應用
在2月13日下午的賽為智能(300044.SZ)業績網上說明會上,董事長周勇表示,公司正在關注智能機器人發展。據周勇介紹,公司的高級顧問是研發機器人的工程院士。
明辨是非的智能機器人還有多遠?
在美國科幻小說家艾薩克•阿西莫夫的短篇小說《Runaround》中,機器人Speedy被科學家派去執行危險任務,幾個小時之后卻被發現在原地繞圈圈,口中重復無用的指令。
移動互聯引爆智能終端 智能機器人浮出水面
仿佛在一夜之間,智能機器人跨入移動互聯網領域,并迅速成為行業熱點。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引發了智能終端的爆炸式增長,作為智能終端的全新形態,智能機器人正成為行業的發展趨勢。
lotera追蹤器:物聯網怎能受限于電源和網絡
最近筆者前往硅谷拜訪了一家名為 lotera 的創業公司。他們公司的人帶著我做了一個實驗,把一個小型的無線追蹤器放在了副駕駛的擋風玻璃上,然后開車載著我去測試者個追蹤器在沒有 WiFi、藍牙的網絡環境下利用自身的信號發射技術,...
物聯網應用“做減法” 智能機器人當管家
您未進家門,屋里的燈就被點亮、溫度舒適宜人;進門坐下,一雙拖鞋就被送到、還有一番噓寒問暖;過一會兒又能帶上您的寵物去遛彎。無需走運娶到超賢惠的妻子,物聯網智能機器人就能幫您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