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將很快滲入人們日常生活
如果你覺得那是一個無法想象的世界,你可以在5月上海世博會開幕時去展館看看,那里有一個數字家庭,你可以獲得一種美好的生活體驗:你會發(fā)現,在一個物聯網的時代,無論自己身處何時何地,網絡已不再局限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家電與家電、家電與人、家電與社會環(huán)境的無障礙溝通將變成可能,并自然而然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物聯網改變信息傳播
關注股市的讀者會發(fā)現,近期股市上有關物聯網的股票往往逆勢上揚,關心時政的讀者也會發(fā)現在重要的時政信息版面經常出現各地興建物聯網基地的重要消息。那么,到底什么是物聯網呢?
其實,早在1999年,我國就已經提出“感應網絡”的概念,就是今天所說的物聯網的概念,它的定義很簡單,就是把所有物品通過射頻識別(RFID)等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實現智能化識別和管理。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國家傳感網標準化工作組組長劉海濤博士認為,物聯網不是網絡,是感知。他強調,物聯網并非其他網絡的延伸,而是與互聯網、移動通信網、衛(wèi)星網絡等并存的一個獨立體系,運作起來它們之間又相互依存。
至少十年跨入物聯網時代
物聯網時代何時才能到來?專業(yè)人士表示,在未來的兩三年之間,物聯網技術就會在相關的行業(yè)范圍內有很大的應用,但物聯網要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這個時間就很難說,還需要很長的時間,至少還要10年。
相關專家表示,一個有效的物聯網,包含了規(guī)模性這一重要因素。以一座城市的汽車智能系統為例,如果只在100萬輛中的1萬輛汽車上安裝智能系統,是無法形成一個智能交通系統。
目前RFID普及的瓶頸就是標簽價格居高不下。以最普通最便宜的標簽為例,也需要在20美分以上,有源標簽最便宜也要超過1美元,這顯然無法用于某些價值較低的單件商品。
“普通的礦泉水和料酒,也不過一兩元的價格,標簽的價格超過了物品本身的價格,肯定是無法推廣的。”業(yè)內人士說。
智慧的地球需統一的標準
猶如當年的DVD標準之爭,我國物聯網的發(fā)展也繞不開哪個是物聯網的關鍵詞——RFID技術的標準問題。
“IT和通訊,沒有互聯互通,沒有統一的技術規(guī)范,是不能兼容的,沒有技術標準的話,這個產業(yè)絕對是做不大的。”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博士生導師、傳感器網絡國家標準工作組副秘書長邢濤說,物聯網需要成熟的傳感器,由于目前國際上相關規(guī)范太過復雜,甚至還沒有一套統一、成熟且被大規(guī)模應用的標準,這導致傳感器不能像計算機配件那樣即插即用。
按照相關標準的正常制定周期,以上標準最遲將在兩年內出臺。
物聯網時代的怕與痛
到2020年,物聯網時代來臨時,世界將一定會變得像文章一開頭描述的那么美好嗎?專家認為未必如此,首先是很多產業(yè)就要消失了,相對應的行業(yè)員工也可能要下崗了。
簡單舉例,物聯網時代應用RFID芯片,物與物之間直接交流,普通的條形碼就失去了用武之地,生產普通條形碼的印刷廠也沒有科技力量轉型生產RFID芯片,它到時要么轉型印刷其他的產品,要么就得關門大吉。在超市中,也不需要那么多收銀結賬的營業(yè)員,因為物品在離開超[FS:PAGE]市時會自動結賬,甚至直接在手機錢包中直接扣款了,大量的營業(yè)員可能也要失業(yè)了。
同理,似乎目前大家廣泛使用的信用卡也沒了用處,銀行的信用卡部門也可以直接整體撤銷了。
除去產業(yè)的更新換代導致一部分人群的事業(yè)失落外,物聯網時代還會給人類的社會心理層面帶來困惑等難題,特別值得擔憂的是隱私問題如何保證的難題。
“物品都能和物品直接交流了,那我還有什么隱私嗎?對于隱藏在物品之后的后臺處理系統,物品的主人,顯然是毫無隱私可言的。我在哪里,想做什么,又做了什么事情,后方的智能處理系統將了解得一清二楚。”有人表示這樣的擔憂。
不過,就像二十年前,人們無法預測今天的互聯網時代一樣,我們對于物聯網時代的想象,也是基于目前的理解而已。真正的物聯網時代會是如何,還是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