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手機支付能否給物聯網帶來"革命"?
手機支付或引爆物聯網“第二春”。手機支付將是第一個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融合而成熟的商業模式。
一旦正式推出,像日本和韓國一樣迅速走向普及成熟,那么將給手機支付相關產業鏈(移動運營商、金融服務商、軟件應用提供商、設備提供商、系統集成商、商家等)帶來一個巨大的市場發展機遇。
艾瑞咨詢數據顯示,中國手機用戶已經超過7億用戶,參考日本成熟市場的手機支付用戶滲透率約50%,則未來中國市場手機支付用戶數量可望達到3.5億,以2009年平均每筆交易金額200元為例,每人每年手機支付一筆至少就能產生700億消費市場。隨著3G網絡的普及,這個市場爆發出來的能量將是越來越巨大和“革命性”的。
目前尚處起步階段的我國手機支付業已初顯物聯網的美好愿景,但從目前全球狀況來看,手機支付的推廣普及仍有不少問題,能否給物聯網帶來“革命性變化”,需要多方努力探索與解決。
安全是阻礙手機支付的核心問題。成本費用將成制約手機支付式物聯網普及的瓶頸。不同部門、不同網絡商之間的利益矛盾是一大困惑。手機物聯網的產業鏈復雜龐大,其產業化必然需要芯片商、傳感設備商、系統解決方案廠商、電信運營商等上下游廠商的通力配合,但在各方利益機制及商業模式尚未統一、各自為政的背景下,物聯網產業發展將不會一帆風順。
技術標準接入的瓶頸問題能否較快沖關、突破,問題不小。法律保障的缺位是制約手機支付發展的另一問題。目前我國現行手機支付消費類增值服務費的征收沒有法律保障,市場管理較混亂,使得消費者難以得到對手機消費維護應有的權利。
因此,國內手機支付業務前景可期,引起世人很大關注,但在修成“正果”前,尚有一大段曲折的路要走,普及之路可能比預想時間要長許多。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