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重慶”打造Web2.0時代的地理信息服務
隨著微博、人人網等交互型平臺開始走進人們的視線,并且逐漸成為人們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Web2.0這種模式對大家來說已經不再陌生。剛開始,人們多數分享的是圖片和文字,現在越來越多的內容都可以進入到分享行列。近日,記者從 “數字重慶”地理信息平臺鑒定會上了解到,在重慶,地理信息服務也可作為公眾和企事業單位進行交互的內容。也就是說,人們不僅可以瀏覽和查看網站上的地圖,還可以自己創建各種專題地圖,并分享給相關人員。這是數字城市發展中一種全新的“重慶模式”。
此次通過鑒定的“數字重慶”地理信息平臺是“天地圖•重慶”的社會服務版,“用戶創造內容”是該平臺的最大特色。平臺由向用戶發布信息轉變為用戶之間可以基于平臺進行分享和交互。在這樣的環境下,人人都是傳感器,既是地理信息的消費者,又是地理信息的生產者。這樣一來,“數字重慶”地理信息平臺其實就像微博等其它交互平臺一樣,可實現各方面主體的全面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用。這從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國內大多數地理信息共享平臺所面臨的長效發展難題。
此外,平臺還推出了一系列如“重慶通”、“重慶巴士”、“重慶公交”、“天地圖重慶手機版”等移動應用。這些軟件將為市民提供餐飲、購物、出行、住宿等便民服務,市民可以通過它們找車位、銀行、醫院,查詢公交站點、線路等。目前,這些應用都可以在蘋果應用商店中搜索并免費下載,安卓版本也將于年底問世。對于平臺的建設成果,由李德仁、劉經南、龔健雅、李建成等院士領銜的鑒定委員會一致認為,平臺創新性強,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成果的應用深度和廣度方面居于國內領先。
據了解,“數字重慶”地理信息平臺由重慶市地理信息中心負責建設,基于地理信息系統(GIS)軟件與服務提供商Esri公司提供的ArcGIS/OneMap整體解決方案搭建而成。此外,重慶市地理信息中心還與Esri中國開展了深度合作,成立了“數字城市應用創新聯合實驗室”,可以將先進的技術與理念快速轉換為生產力。該中心主任羅靈軍指出,“我們通過與Esri公司在軟件開發和實施方面的合作,使得重慶地理信息服務能力上到了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