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惠民”拓寬物聯網發展之路
物聯網技術很尖端,而應用卻很簡便:衣服會“告訴”洗衣機對顏色和水溫的要求;公文包會“提醒”主人忘帶了什么東西,居民家的防盜窗被撬了,會馬上通知保安來查看……只有讓老百姓切切實實感到尖端技術帶來的好處,讓尖端技術更多地應用于民生領域,一個產業的發展才能獲得更為堅實的剛性需求,才有更多的人愿意為此“買單”。
新安花苑的“物聯網防盜窗”至少體現了兩個方面的意義:首先,它是政府的惠民舉措,讓物聯網技術為居民的安全保駕護航,奠定了百姓幸福的“平安基石”;其次,它為物聯網發展應用提供了一個不錯的思路。
目前參與推進物聯網產業化的主體,呈現一種多元趨勢,既有地方政府,也有通信運營商,物聯網也在一些領域得到了應用,但普通人對這個技術的認識還是不夠的,短板在哪里?就在應用上。只有應用、大規模的應用,才會開啟一個產業爆發式發展之門,當年的互聯網產業如此,而今的物聯網產業同樣不會背離這個規律。
怎樣走向大規模應用?我國實施的“金卡工程”就是一個很好的范例,10多年來,“金卡工程”成效卓著,已成功發放了10億張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同時,應用在電信、社會保障、交通等領域的各種智能卡,發行總數也超過70億張,使我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一的信用卡大國。智能卡的推廣,就是因為普通人能夠通過它得到更方便的服務——拿身份證自助登機、用信用卡付賓館押金、或者拿著公交卡乘地鐵,已成為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狀態。這也說明,只有“惠民”,被老百姓廣泛接受,才能大范圍地鋪開應用,才有更蓬勃的自主創新動力,才有整條產業鏈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迅猛發展。
就像當年互聯網和移動電話的發展歷程一樣,物聯網的應用也必然要經歷逐漸成熟的過程。用“惠民”拓寬物聯網發展之路,各方當有更大作為。(劉 純)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