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基石:傳感器和傳感網有巨大潛力
傳感器和傳感網是物聯網“金字塔”的最底層和最基礎環節,具有巨大的產業潛力。北京市作為國際性大都市,在公共管理和服務、智慧城市建設、智能建筑、智能家居等多個領域對傳感器產品有迫切的市場需求。
北京傳感器產業處于培育期
傳感器技術是一門涉及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材料科學、電子學以及通信與網絡技術等多學科交叉的高新技術,其產業發展具有自身獨特的規律:一是“基礎、應用兩頭依附”;二是“技術、投資兩個密集”;三是“產品、產業領域分散”。
我國傳感器企業在設計、關鍵工藝、可靠性、產品開發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突破和創新,尤其在敏感元件和傳感器制造技術領域有了長足進步,并形成了40項國家標準和15項行業標準。但總體上看,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有較大技術差距,處于國際上世紀90年代水平。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高端傳感器被國外壟斷、中低端傳感器敏感芯片主要依賴進口;二是缺乏強有力的傳感器產業化共性技術平臺支撐,傳感器敏感芯片、封裝技術和測試技術批產能力較差;三是智能傳感器技術水平不足,缺乏標準和互通性。
據不完全統計,在傳感器及物聯網相關領域,北京市擁有京儀、時代光電、昆侖海岸等企業151家。其中,新型傳感器企業37家,高速、高精度位移傳感器及新型數顯裝置企業兩家、生物傳感器企業3家,形成了傳感器設計、加工、組裝、測試等較為完整的傳感器產業鏈。
但在生產制造方面,北京的企業數量和規模都落后于長三角及珠三角地區。在科研方面,以航天704所、中科院各研究所以及清華、北大等大學院系為代表,北京的傳感器技術研發和科技成果資源、人才資源是全國最豐富的。
從市場應用來看,北京具有較好的物聯網應用示范基礎,已在視頻監控、智能交通、城市應急管理、食品追溯等重點領域進行了物聯網的相關部署,在2008年奧運會和2009年國慶六十周年大慶上實現了多項成功示范應用。
相比于發達國家,北京傳感器產業有較大差距,產業仍處于培育期,汽車、城市建設等眾多領域中使用的高端芯片及核心技術仍嚴重依賴進口。
傳感網絡產業期待成熟商業模式
傳感網系統是一個學科交叉綜合的知識高度集成的前沿熱點研究領域,正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關注。目前我國已領先于國際啟動了傳感網標準化制定工作,初步形成了我國傳感網標準體系框架,擁有獨立的自主組網技術,并在IPv6、TD網絡等多網接入技術方面處于領先地位,形成了相關產品。
北京擁有北郵等全[FS:PAGE]國首屈一指的傳感網產業研發優勢資源,在核心技術、標準的研發方面領先全國。北京還擁有同方、大唐電信、威訊紫晶等優秀企業,為傳感網產業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產業支撐。同時,北京企業還積極參與傳感網技術標準制訂,推動我國成為國際傳感網、物聯網標準化的四大主導國之一;全國傳感器網絡標準工作組秘書處也設在北京。但從產業發展角度來看,成熟商業模式的缺乏是目前制約北京傳感網產業發展的核心短板。
從公共管理到大眾需求
從物聯網的應用需求來看,物聯網傳感器及傳感網絡主要應用在公共管理、行業、個人(大眾)市場三大領域。其中,城市應急(事故災難、自然災害)、社會安全、資源環境管理、智能城市管理、智能交通、公共衛生是近期公共管理領域的重點細分市場;工業控制、智能建筑、現代精準設施農業、智能物流與食品溯源應用、智能電網(節電)是近期行業應用領域的重點細分市場;個人(大眾)應用領域近期的重點細分市場主要包括智能社區、家庭應用。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