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信“落子”下一代互聯網
[ 導讀 ] 中國電信與清華大學近日宣布建立“下一代互聯網技術與應用聯合實驗室”,旨在提升我國在下一代互聯網領域的核心能力,推動信息化戰略的實施進程。
只有將科技轉化為生產力,才能真正實現推動產業升級。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的工作重點
中國電信與清華大學近日宣布建立“下一代互聯網技術與應用聯合實驗室”,旨在提升我國在下一代互聯網領域的核心能力,推動信息化戰略的實施進程。
只有將科技轉化為生產力,才能真正實現推動產業升級。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的工作重點之一是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下一代互聯網作為三網融合的核心領域之一,無疑將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新寵。科研院校與一流企業的結合將加速下一代互聯網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走向市場。
從跟隨向創新的超越
從“智慧地球”到“感知中國”,從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工商領袖圓桌會議,到中國總理溫家寶面向科技界的講話。2009年,“物聯網”成為全球矚目的關鍵詞。它被美國列為振興經濟的兩大武器之一;被歐盟定位成使歐洲領先全球的基礎戰略;被中國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受到從國家到各省政府的高度關注。
不無夸張地說,物聯網從籍籍無名到名揚天下不過就是一夜之間的事。但實際上,物聯網的應用一直在做,只是“物聯網”這一概念的提出,源于美國總統的一次圓桌會議。
剛剛興起的物聯網,正在掀起繼計算機和互聯網之后的第三次信息化浪潮。專家預測,未來10年內物聯網將大規模普及,應用物聯網技術的高科技市場將達到上萬億元的規模,遍及智能交通、環境保護、公共安全、工業監測、物流、醫療等各個領域。
但物聯網的廣泛應用,需要以下一代互聯網為基礎的網絡支撐。抓住機遇發展下一代互聯網,將促進我國互聯網技術的創新和跨越式發展,改變網絡發展的格局,優化產業結構,帶來新的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并有利于國家對互聯網的安全管理。因此,我國應該抓住機會大力發展下一代互聯網技術,在國際互聯網技術的新一輪競爭中取得優勢。
曾經,中國一直是世界先進技術的跟隨者,創新是能讓我們真正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擁有一席之地的根本。下一代互聯網,給了我們這個機會。
產研結合推動技術向應用的轉化
盡管現在物聯網概念火熱,但是提到物聯網,仍需面對互聯網IP地址不足的問題。中國電信總經理王曉初表示,“全球人口60多億,如果物聯網的概念真的加以實施,則意味著在人與人、人與物,乃至物與物之間,都會建立連接,這就是說,都需要使用到IP地址”,而現有的IPv4地址肯定是不夠的。
這就是下一代互聯網被廣泛重視的原因,它開啟的并不是一個網絡,而是引領我們跨入下一個時代。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吳建平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下一代互聯網是在現有互聯網的基礎上,向更快、更大、更方便、更及時邁進的未來互聯網,是互聯網發展的必然趨勢。
據了解,我國從上世紀末開始研制下一代互聯網技術,并取得了多項突破。目前,下一代互聯網正處于實驗完善階段,推行試點工作已經在全國300多所高校展開。盡管起步不晚,但是需要解決的問題仍然不少。
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長陳盈輝表示,從1998年開始,清華大學的科研人員就開始跟蹤下一代互聯網研究。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以理工科為主的高等學府,清華大學具備非常強大的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研究能力,在計算機科學和電子工程領域具有豐富的科研[FS:PAGE]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經驗和成功案例。
據了解,清華大學是CNGI(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示范項目)的積極倡導和參與者,并成為CNGI六個主干網絡之一的賽爾網絡的核心節點和全網網管中心,負責維護全球最大的非商業純IPv6網絡—CERNET2的日常運行,不但擁有深厚的理論研究造詣,同時擁有豐富的網絡運營經驗。
但是好頭腦也需要巧手幫,新技術還需市場推。中國電信就在此次和清華大學的合作中扮演了這樣的推手角色。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長聞庫表示,“希望全世界最大的互聯網的網絡運營公司以及中國最頂尖的搞下一代互聯網的學校,能夠通過合作,以成果幫助中國,從IPv4向IPv6轉移,提供一個好的參照結果。”
3月11日,中國電信與清華大學舉行了“下一代互聯網技術與應用聯合實驗室”的合作簽字暨揭牌儀式。雙方共同表示,建立聯合實驗室,旨在通過骨干央企與頂尖高校的研發合作,發揮在各自領域的優勢和影響力,在下一代互聯網發展方面,提升我國在這一領域的核心能力,推進國家全面信息化建設戰略的實施進程。
中國電信布局三步棋
在三網融合的全球大背景下,下一代互聯網無疑是中國電信立足信息產業極為重要的一大根基。一直以來,中國電信擁有并運營著全球最大的互聯網絡ChinaNet,寬帶用戶位居全球之首。為在下一次互聯網革新浪潮中繼續保持并鞏固這種優勢,以期在未來的互聯網產業中加強行業領先地位,中國電信必須積極投身于下一代互聯網標準IPv6協議的應用研究和產品開發之中。因此,參與到聯合實驗室亦是中國電信一直希望的。
對于下一代互聯網,中國電信已經有了極為明確的發展思路。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長趙慧玲稱,對下一代互聯網的發展,計劃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2009年到2011年的試商用階段,就是在一些省份開展下一代互聯網的一些技術性實驗;第二個階段是規模商用階段,從2012年到2015年,開展整個網絡的演進和下一代互聯網的業務;第三個階段是2015年以后,是全面商用階段,使網絡具備整個IPv4和IPv6的兩種接入的雙棧能力,同時,來提供下一代互聯網的業務和應用。這可以說是中國電信的一個“五年計劃”。
據悉,中國電信已于2009年全面啟動下一代互聯網試點工作,計劃于2010年內在湖南、江蘇、廣東、浙江部署一定的IPv6寬帶用戶。2009年在湖南長沙實施了《基于IPv6物聯網技術的農業信息化監控平臺》項目,首次在國內開發部署了基于IPv6的物聯網應用——農作物溫室綜合監控系統,并成功應用于湖南農科院良種果茶培育繁殖中心。
此次實驗室的成立,無疑將加速中國電信將新技術市場化、商用化的進程。下一代互聯網的發展和應用,將成為提高我國未來競爭力的突破口和制高點。
廖鴻翔
只有將科技轉化為生產力,才能真正實現推動產業升級。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的工作重點之一是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下一代互聯網作為三網融合的核心領域之一,無疑將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新寵。科研院校與一流企業的結合將加速下一代互聯網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走向市場。
從跟隨向創新的超越
從“智慧地球”到“感知中國”,從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工商領袖圓桌會議,到中國總理溫家寶面向科技界的講話。2009年,“物聯網”成為全球矚目的關鍵詞。它被美國列為振興經濟的兩大武器之一;被歐盟定位成使歐洲領先全球的基礎戰略;被中國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受到從國家到各省政府的高度關注。
不無夸張地說,物聯網從籍籍無名到名揚天下不過就是一夜之間的事。但實際上,物聯網的應用一直在做,只是“物聯網”這一概念的提出,源于美國總統的一次圓桌會議。
剛剛興起的物聯網,正在掀起繼計算機和互聯網之后的第三次信息化浪潮。專家預測,未來10年內物聯網將大規模普及,應用物聯網技術的高科技市場將達到上萬億元的規模,遍及智能交通、環境保護、公共安全、工業監測、物流、醫療等各個領域。
但物聯網的廣泛應用,需要以下一代互聯網為基礎的網絡支撐。抓住機遇發展下一代互聯網,將促進我國互聯網技術的創新和跨越式發展,改變網絡發展的格局,優化產業結構,帶來新的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并有利于國家對互聯網的安全管理。因此,我國應該抓住機會大力發展下一代互聯網技術,在國際互聯網技術的新一輪競爭中取得優勢。
曾經,中國一直是世界先進技術的跟隨者,創新是能讓我們真正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擁有一席之地的根本。下一代互聯網,給了我們這個機會。
產研結合推動技術向應用的轉化
盡管現在物聯網概念火熱,但是提到物聯網,仍需面對互聯網IP地址不足的問題。中國電信總經理王曉初表示,“全球人口60多億,如果物聯網的概念真的加以實施,則意味著在人與人、人與物,乃至物與物之間,都會建立連接,這就是說,都需要使用到IP地址”,而現有的IPv4地址肯定是不夠的。
這就是下一代互聯網被廣泛重視的原因,它開啟的并不是一個網絡,而是引領我們跨入下一個時代。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吳建平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下一代互聯網是在現有互聯網的基礎上,向更快、更大、更方便、更及時邁進的未來互聯網,是互聯網發展的必然趨勢。
據了解,我國從上世紀末開始研制下一代互聯網技術,并取得了多項突破。目前,下一代互聯網正處于實驗完善階段,推行試點工作已經在全國300多所高校展開。盡管起步不晚,但是需要解決的問題仍然不少。
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長陳盈輝表示,從1998年開始,清華大學的科研人員就開始跟蹤下一代互聯網研究。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以理工科為主的高等學府,清華大學具備非常強大的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研究能力,在計算機科學和電子工程領域具有豐富的科研[FS:PAGE]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經驗和成功案例。
據了解,清華大學是CNGI(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示范項目)的積極倡導和參與者,并成為CNGI六個主干網絡之一的賽爾網絡的核心節點和全網網管中心,負責維護全球最大的非商業純IPv6網絡—CERNET2的日常運行,不但擁有深厚的理論研究造詣,同時擁有豐富的網絡運營經驗。
但是好頭腦也需要巧手幫,新技術還需市場推。中國電信就在此次和清華大學的合作中扮演了這樣的推手角色。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長聞庫表示,“希望全世界最大的互聯網的網絡運營公司以及中國最頂尖的搞下一代互聯網的學校,能夠通過合作,以成果幫助中國,從IPv4向IPv6轉移,提供一個好的參照結果。”
3月11日,中國電信與清華大學舉行了“下一代互聯網技術與應用聯合實驗室”的合作簽字暨揭牌儀式。雙方共同表示,建立聯合實驗室,旨在通過骨干央企與頂尖高校的研發合作,發揮在各自領域的優勢和影響力,在下一代互聯網發展方面,提升我國在這一領域的核心能力,推進國家全面信息化建設戰略的實施進程。
中國電信布局三步棋
在三網融合的全球大背景下,下一代互聯網無疑是中國電信立足信息產業極為重要的一大根基。一直以來,中國電信擁有并運營著全球最大的互聯網絡ChinaNet,寬帶用戶位居全球之首。為在下一次互聯網革新浪潮中繼續保持并鞏固這種優勢,以期在未來的互聯網產業中加強行業領先地位,中國電信必須積極投身于下一代互聯網標準IPv6協議的應用研究和產品開發之中。因此,參與到聯合實驗室亦是中國電信一直希望的。
對于下一代互聯網,中國電信已經有了極為明確的發展思路。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長趙慧玲稱,對下一代互聯網的發展,計劃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2009年到2011年的試商用階段,就是在一些省份開展下一代互聯網的一些技術性實驗;第二個階段是規模商用階段,從2012年到2015年,開展整個網絡的演進和下一代互聯網的業務;第三個階段是2015年以后,是全面商用階段,使網絡具備整個IPv4和IPv6的兩種接入的雙棧能力,同時,來提供下一代互聯網的業務和應用。這可以說是中國電信的一個“五年計劃”。
據悉,中國電信已于2009年全面啟動下一代互聯網試點工作,計劃于2010年內在湖南、江蘇、廣東、浙江部署一定的IPv6寬帶用戶。2009年在湖南長沙實施了《基于IPv6物聯網技術的農業信息化監控平臺》項目,首次在國內開發部署了基于IPv6的物聯網應用——農作物溫室綜合監控系統,并成功應用于湖南農科院良種果茶培育繁殖中心。
此次實驗室的成立,無疑將加速中國電信將新技術市場化、商用化的進程。下一代互聯網的發展和應用,將成為提高我國未來競爭力的突破口和制高點。
廖鴻翔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
07月07日 17:32RFID世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