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宙:建設TD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意義重大
2000年4月20日,剛剛成立的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簡稱“中國移動”)注冊資本為518億元人民幣,而今,這家公司資產規模已超過8000億元,用戶超過5億,擁有全球第一的網絡和客戶規模。中國移動的10年發展之路是我國通信業發展的縮影,而自主創新則是中國移動發展的不竭動力。
記者:成立10年來,中國移動取得了驕人的業績,從中折射出中國通信業怎樣的發展過程?
王建宙:移動通信作為信息技術的重要應用,近30年來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快速發展和普及。回顧我國移動電話的發展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提升自主創新水平的過程。第一代移動通信始于上世紀80年代,我國第一個大規模的蜂窩式移動通信于1987年在廣州建成。在整個第一代移動通信的發展過程中,從網絡設備到手機終端,全部是由國外的廠商生產和提供的。對我國的通信設備制造業而言,上世紀80年代建設的第一代移動通信系統,即1G,是中國在移動通信領域的空白時期。
上世紀90年代,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開始建設,也就是2G時代。我國的通信設備制造業開始大規模地參與了2G的網絡設備和手機終端的生產制造,以中興、華為等為代表的中國通信設備制造企業生產的移動通信設備和手機終端在全球市場的份額不斷提升。但由于缺乏自主知識產權,所以在2G時代還是以制造為主。對我國來說,2G是“生產制造時期”。
進入21世紀,移動通信進入了第三代,也就是3G時代。值得自豪的是,在3G時代,我國的通信設備制造企業推出了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TD—SCDMA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絡。這在我國通信發展史和世界通信發展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義。這一舉措使我國通信信息行業整體邁上了一個新高度。所以,“3G是自主創新時期”。中國移動承擔了TD—SCDMA網絡的建設和運營任務,TD—SCDMA及其后續演進技術TD—LTE使中國通信企業在國際移動通信領域第一次具有了領先機會。
移動通信還在發展,新一代的移動通信又將出現。由于我們在3G時期已經打下了自主創新的基礎,在新一代移動通信的研發方面,我們已經站在一個新的高度。TD—LTE作為TD—SCDMA的后續演進技術,在研發方面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目前,中國移動已經在上海世博會現場開通了TD—LTE演示網,向世界展示這項領先的移動通信技術。對于我國通信設備制造業來說,4G是“爭取領先時期”。
記者:作為自主創新的載體,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G國際標準TD—SCDMA 有哪些創新?
王建宙:TD—SCDMA是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中國移動承擔了建設和經營TD—SCDMA的網絡任務,這個任務十分艱巨,困難前所未有。然而,中國移動僅用1年時間就完成了相當于過去13年的建網總量??坎粩鄤撔拢粩嗵剿鳎粩喾e累經驗,推動產業鏈各環節共同努力,使TD—SCDMA在我國迅速發展。截至2010年2月,中國移動TD—SCDMA的用戶已達686萬,覆蓋了238個城市。
每次我在跟國外同行交流,提到TD—SCDMA時都很自豪。因為我們雖然起步比較晚,但是我們現在的3G系統與今后的TD—LTE系統可以實現平滑過渡,硬件已經具備了4G的硬件,今后不會需要大規模的硬件投資,以軟件升級為主,這就是我們的優勢。
中國移動還直接投入6億元,與芯片制造商和終端制造商共同研發新終端,這是全球首次由運營商帶動終端設備商進行研發生產,開創了產業鏈合作的新模式。說到創新,要特別提到中國移動的Ophone操作系統平臺,這也是全球第一個由運營商主導的智能操作系統平臺,不僅被國內的終端設備制造商采用,國際上一些有名的終端設備制造廠商也在采用。
用戶最關心的是新技術帶來的應用,這也是3G創新的主要目的。例如無線城市。在廈門、珠海等地,市民只要在手機客戶端輸入他的身份證號碼,就可以查閱很多政府部門發布的信息,可以通過手機辦理很多事務。再例如物聯網。物聯網現在已經實際應用到了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各個方面,中國移動開發了一整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機器到機器的解決方案,在節能減排、智能樓宇、手機錢包等方面得到了非常廣泛的使用。
記者:中國移動在TD—SCDMA網絡建設與經營的創新對促進經濟增長、轉變增長方式有何意義?
王建宙:我國有自主知識產權的TD—SCDMA第三代移動通信國際標準的建設與經營,對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意義重大。第一,TD—SCDMA網絡的建設和運營標志著我國的信息和通信行業在自主創新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大步,使我國通信設備企業和運營企業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得到了很大提升;第二,拉動了經濟的發展。初步統計,TD—SCDMA的網絡建設和經營拉動整個產業投入大概是3000億元,帶動了10萬人就業,參與的企業涵蓋了芯片設計制造、網絡設備制造、終端設備制造、工程施工、服務提供、內容提供等各個領域,為擴大內需,促進就業,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推動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做出了貢獻;第三,TD—SCDMA系統的建成和各種基于3G網絡創新服務的使用,創造了許多新型的消費形式。
建設和經營我國的TD—SCDMA網絡,對中國移動的自身發展也具有重大意義。中國移動作為全球最大的電信公司,只有靠創新才能實現自身的持續發展,而TD—SCDMA以及TD—LTE的建設、應用和研發,是我們在持續發展的道路上邁出的新的一步。
記者:在大型國有企業中,中國移動的經營業績名列前茅,公司將以什么樣的行動來承擔企業社會責任,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貢獻?
王建宙:企業除了要為股東、用戶和員工創造價值以外,還必須承擔社會責任。在4月28日發布的2009年中國移動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我們首次將推動社會信息化進程作為企業的一項重要責任。同時,借助物聯網發展契機,中國移動在交通物流、食品安全、市政管理、商業金融、醫療衛生和教育事業等領域創新推廣信息化解決方案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M2M(機器到機器)終端數已達到300萬臺,年均增長超過60%。
在保障責任通信方面,我們一直著力打造“放心”網絡、保障客戶“放心”消費。在減小數字鴻溝方面,中國移動持續推進“三網惠三農”。截至2009年底,累計投資253億元為超過77000個偏遠村莊新開通移動電話,協助將我國的行政村和自然村通電話比例分別提高到99.8%和93%?;谵r村信息網平臺和農信通業務,中國移動為促進農村發展提供了包括市場信息、農技支持、就業咨詢、村務管理、疾病防控等豐富信息應用,有力加快了“新農村”建設進程。
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中國移動完善環境管理,倡導節約文化,厲行節能減排,推廣個人信息低碳應用,創新行業信息化環保方案,從企業自身、行業及社會三個層面,切實推進節能減排、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與2005年相比,2009年企業單位業務耗電量下降49%,提前完成“十一五”目標;2009年節電18億千瓦時。
新的行業格局和市場環境無疑繼續會對中國移動和整個通信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出新的挑戰,中國移動將與社會各界坦誠溝通、緊密協作,不斷創新,探索實現更為有效的責任履行方式,通過企業社會責任與自身戰略發展的緊密結合,踐行“和諧共成長”的長期承諾。
相關文章
中國移動采購200萬套華為海思巴龍711基帶:用于物聯網
根據中國移動公告,近日,中移物聯網公司向華為旗下的上海海思采購了200萬套海思巴龍Balong711基帶芯片。巴龍711早在2014年就已發布,是海思最早研發的4G基帶之一,由基帶芯片Hi2152、射頻芯片Hi6361、電...
三位一體:中國移動物聯網生態圖景明確
近日來,國家陸續出臺了“新基建”相關政策,“新基建”的話題度不斷增加,引發業內廣泛討論。5月7日,工信部辦公廳正式發布了《關于深入推進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的通知》,明確給出移動物聯網的概念是基于蜂窩移動通信網絡的物聯網技術和...
中國移動自研物聯網操作系統OneOS正式商用
為加快響應國家5G新基建政策,踐行央企責任,進一步推動信息產業發展,中國移動于6月17日至21日以“共贏、合作、開放、創新”為主題,舉辦“創新2020云上科技周”系列活動。在6月17日上午的主論壇上,中移物聯網有限公司總經...
TD“無線城市”盡展物聯網應用新篇
執法人員足不出戶,可全天候24小時監測全市各大工地噪音指標;市民打開手機,即可了解自家小區內噪音分貝;過年回家無需擔心“一票難求”,掏出手機,按幾個按鍵,長途車票輕松購得;只需一部手機,全市各大線路公交車內實況視頻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