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關注:北京智能公交發展之里程
北京經過多年發展,在交通智能化水平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一個新北京交通體系正在形成中。新北京交通體系不僅讓北京的交通更加暢通快捷,也將為區域的經濟發展以及空氣質量提供良好的保證。
上世紀是汽車工業大發展的階段,汽車不斷出現在路面上,帶動了經濟的發展,但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為此,上世紀末,世界各國汽車生產商不斷推出新型節能發動機,普遍使用電控燃油噴射,電控高能點火以及其他電控技術,使發動機油耗和排放污染物得到了很大的降低。
據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公交集團)介紹,燃料電池(FC)公共汽車的主要特點,是使燃料的化學能,直接轉變成電能的電化學發電能量。直接轉變決定了FC轉換效率高,可達80%以上。還具有低噪音、無污染(排放物為水)、操作簡單、壽命長達10年以上,以及在不同工況下,適應能力強、響應速度快的特點。
“電化學發電”是FC的重要特點。它與傳統的一次電池(干電池)、二次電池(蓄電池),有著本質的區別。它們是蓄能裝置,而FC是電化學發電裝置。這是該技術的重要特征,也是其有巨大發展前景的原因。
1994年底,北京市公交總公司與清華大學組成課題組,對國內FC的研究與應用情況,進行了調研并完成《北京FC公共汽車示范項目可行性研究》建議書,并通過CCICED(中國環境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專家審查,得到VNDP(聯合國計劃開發署)組織的支持,該組織為此資助24萬美元作為“FC公共汽車示范項目可行性研究”的啟動資金。
1997年6月,在國家科委的支持下,公交集團參加國家FC考察團,赴德國、美國、加拿大三國考察,并參加編寫完成《中國FC公共汽車發展及商業化潛力研究項目報告》。經多年努力,使FC公共汽車示范項目進入實施階段。
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北京市公交集團完成了3輛FC公共汽車從頤和園至人民大學間近10公里長的示范運行。試驗期間,單車平均運行近3萬公里。
北京市公交集團截止到2008年底,擁有各類運營車28071輛,運營線路861條,年行駛里程18.22億公里,總客運量45.81億人次,而1949年,京城的公共電汽車只有164輛,線路不過11條,總長度76.7公里。
FC僅僅是北京新交通管理體系中的一步棋子。在北京市已頒布的《北京交通發展綱要》中,明確了2010年初步實現智能化交通管理的近期目標,并將建立以智能交通系統為技術支持的新北京交通體系作為北京城市交通發展的長遠目標。
北京市道路網絡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和完善,基本形成了環形加放射式的道路網絡形式。但城市人口密度長期維持在每平方公里2.7萬人左右,市區人口集聚進一步加劇,人口流動量大,交通環境復雜,這些特殊因素決定了高質量的交通出行信息服務成為必需。智能交通體系建設將成為北京交通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北京公交集團信息中心主任周里捷告訴記者,北京公交系統最早于1999年建成了公交智能調度指揮中心,在130輛公交車上安裝了GPS,在60輛公交車上安裝了無線通訊設備。2008年6月,完成了公交智能調度指揮中心改造,指揮中心功能定位為:奧運會等大型活動總調度指揮中心,突發事件的應急指揮中心,日常運營調度指揮中心。目前在40輛救援搶修車上安裝了GPS,負責全系統所有公交運營車輛的救援搶修,實現了集中救援,提高了車輛搶修救援的效率。系統功能包括:請求處理、調度處理、車輛圖形監控、工單處理、數據同步等。
原文出自【比特網】,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http://sec.chinabyte.com/263/11225763.shtml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