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叉車、大生意 中國倉儲物流機械龍頭出口逆勢增長
10月18日,第134屆廣交會開幕第四天,中午時分,雨點紛飛,露天的工程機械展區內的外國客商仍然絡繹不絕。陳斌剛送走幾位來自南美洲阿根廷的客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本屆秋季廣交會來自海外新興市場的客商特別多。
陳斌是杭叉集團(603298.SH)旗下浙江杭叉進出口有限公司的銷售代表。他介紹說,今年1-9月杭叉的出口額實現同比增長7%。受益于中國新能源汽車帶動的鋰電池產業鏈,新能源叉車成為中國叉車龍頭企業彎道超車的機會。
據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向第一財經記者提供的數據,今年1-8月,受全球貿易摩擦影響,中國外貿出口增長承壓,機電產品出口額同比下降3%。但其中,中國叉車出口51.1億美元,同比增長24.6%,實現了逆勢增長。
安徽合力(600761.SH)、杭叉集團等中國叉車龍頭企業一邊大力推廣新能源叉車,一邊深化海外布局。今年,安徽合力設立了合力歐亞公司,海外運營中心不斷增多;杭叉集團自2016年設立歐洲分公司以來,至今已有九家海外分公司,這些提升了它們的海外服務能力。
新能源叉車的超車機會
據了解,中國叉車的出貨量近年已躍居全球叉車行業出貨量的首位,但是出貨金額與日本叉車相比仍有差距。目前,豐田仍是全球叉車行業的老大,安徽合力、杭叉集團在全球叉車行業排名第七、第八,行業前十名中主要是日本、德國、美國和中國企業,中國企業的份額正在不斷提升。
“這幾年隨著技術的逐步開發,中國企業在鋰電池方面有優勢,我們堅持技術創新,希望在新技術領域實現‘換道超車’。”陳斌說,杭叉自2016年推出首臺新能源叉車以來,目前其電動叉車中,鋰電池叉車的占比已達約65%。半個月前,杭叉還推出首臺氫能源燃料電池集裝箱正面吊叉車。
杭叉的出口量近幾年一直保持較快增長,進出口業務現在的營收占比超30%。其進出口公司通過海外產業鏈的延伸并購、人才引進等手段,今年上半年業績同比大幅增長,加速提高新能源叉車的市場占有率。陳斌說,杭叉2022年外銷近8萬臺叉車,外銷金額超55億元,今年會繼續努力保持出口增長勢頭,依靠產品創新、質量與服務提升為用戶帶來價值。
據財報,中國叉車龍頭企業今年業績實現較快增長。安徽合力2023年前三季歸母凈利潤預計達約9.94億元,同比增長約45%,原因是鋰電新能源叉車及國際化業務實現快速增長;而杭叉集團2023年前三季營收125.15億元、同比增長10.12%,歸母凈利潤13億元、同比增長74.89%。今年上半年,安徽合力、杭叉集團的營收分別為86.13億元、82.22億元。
中國叉車龍頭在新能源方面,從整車到零配件已形成完整解決方案。近年,寧德時代、安徽合力、杭叉集團合資設立了電池工廠,合資工廠給安徽合力、杭叉集團供應叉車用的鋰電池。目前,安徽合力、杭叉集團已分別自建了鋰電池工廠,鋰電池一半可以自給。
安徽合力工業車輛進出口有限公司亞太大區出口部區域經理王告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安徽合力已在安徽設立了自己的電池工廠。而國外叉車如果用鋰電池,很多需要從中國進口。所以,中國鋰電池叉車有產業鏈優勢。從行業趨勢看,鋰電池叉車與燃油叉車相比,維修保養更便利,使用成本更低,未來鋰電池叉車在行業出貨量中的占比將會越來越高。
王告說,安徽合力自2019年推出鋰電池專用系列叉車以來,新能源叉車業務實現了快速發展,“我們的目標是躍升至全球行業第五”。而陳斌也表示,杭叉有信心向行業更高層次邁進。
深化海外市場的布局
“本屆秋交會,中南美洲的客戶較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客戶較多。”王告說,今年安徽合力的叉車出口額同比增長約20%,中國制造被越來越多的客戶接受。在歐美市場增長變弱的情況下,東南亞、中東、非洲、南美等新興市場的增長支持了安徽合力出口額的增長。
安徽合力近年重點加強國際化業務,自2014年設立合力歐洲中心以來,目前已有五個海外中心在運營。海外中心實現銷售和服務的本地化運營,提供售后維護培訓和保養服務。
目前,安徽合力的銷售收入中,出口占30%,內銷占70%,未來外銷比例還會提升。王告說,“我們依靠中國龐大市場把產品做好,再出口。增量看好海外,海外市場空間足夠大。”
與日本、歐美領先企業相比,王告認為,中國叉車企業的差距在全球銷售網絡、國際化運營能力,豐田從上世紀80、90年代就開始了全球化進程,在海外很多市場采用直營方式,而目前中國叉車企業在海外市場仍然以代理模式為主。
要趕超目前領先的海外對手,還要提供整體倉儲物流的解決方案。王告透露,中國叉車企業未來的方向是提供倉儲物流解決方案,涵蓋叉車、AGV小車,安徽合力、杭叉集團都有提供項目的整體解決方案。“我們自己生產AGV小車,在安徽工廠生產,還有軟件系統。”
“我們會加強海外市場的渠道建設、品牌建設和售后服務,拓展更大的市場。”陳斌透露,杭叉集團在研發和優化高壓鋰電、氫能源燃料電池,能夠提供更好的AGV項目解決方案。
創新與性價比結合的卡位
受世界宏觀經濟環境影響,全球叉車市場增速放緩。寧波事倍達物流設備有限公司CEO焦超舉向第一財經記者說,現在是“僧多粥少”,競爭加劇。浙江寧波一帶生產的手動搬運車要800-900元/臺,河北保定一帶生產的手動搬運車有的報價低于600元。
“外銷價格競爭非常兇,有人拼價格,我們還拼品質、拼服務、拼產品特性。”焦超舉說,今年中國叉車行業出口,有人增長,有人下降,事倍達的出口保持較快增長。
秘訣是創新與性價比的結合。本屆廣交會前三天,來事倍達展位洽談的外商,到晚上七點都還有。焦超舉向記者展示了他們的一款新叉車,載重一樣的情況下,提拉起來更平穩,受到外商青睞。“這類產品在市場上已有30年,我們從客戶需求出發,重新進行研發,雖然成本有所增加,但改善了使用者的體驗,達到產品差異化的目的。”
另一家叉車企業寧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的外銷副總經理施敏雪也向第一財經記者說,如意過去三年出口額同比增長超兩位數,今年出口仍保持增長。如意新推出的三向叉車,所需通道之間的寬度僅為1.7米,若用四輪叉車只能在間距為3米的貨架之間操作,從而可以幫客戶提高經營效率和空間利用率。“之前三向叉車主要由歐美日企業供應,現在我們的三向叉車更具性價比。”
中國產品的“質價比”,緣自于產業鏈優勢。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液壓手動搬運車的上百個零部件在寧波都有生產,全球客商采購這類產品的零部件都會來寧波。在此基礎上,中國企業積極謀求創新,有寧波企業在本屆廣交會上推出了啟動力減半的手動搬運車。而由于歐美客戶的供應鏈多元化的要求,有中國企業開始思考是否要到海外布局生產點,這將是兩難的選擇。
“全球經濟形勢不明朗,給中國出口帶來不確定因素。”焦超舉說,本屆秋季廣交會的外國客商明顯增多,“我們不應該過度樂觀,但外貿出現一個‘小陽春’也正常,最終取決于全球經濟的基本面。中國叉車出口要實現持續增長,更多要‘向內求’,洞察客戶需求來做創新。”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