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是信息社會,城市管理的新模式。它是通過衛星導航/定位、無線視頻等技術,對城市空間區域集成可視電子地理圖,綜合運用計算機信息、網絡通信技術,對城市管理區域的物件和事件分成若干網格單元,整合成數據資源;采用“城管通”,對城市管理的日常業務工作實時采集傳輸信息,并將信息反饋至監督中心。從而實現對城市的道路、橋梁、水、電、氣、熱等市政公用設施,公園、綠地、休閑健身娛樂等公共設施,城市市容環境與城市街面秩序的準確、敏捷、高效的全方位管理理念。
卡波特數字化城市管理創新點:
● 萬米單元網格管理法
萬米單元網格管理法就是在縣、區管理中運用網格電子地圖的技術思想,將所轄區域劃分成若干個網格狀單元,由縣、區管理監督員對所分管的網格單元實施全時段監控,同時明確各級地域責任人為轄區縣、區管理責任人,對管理空間實現分層、分級管理。將本市劃分為縣、區、街、和單元網格四個層次,從而實現縣、區管理由被動向主動的轉變,徹底解決縣、區管理中的被動、盲目管理問題。
● 縣、區部件管理法
通過普查將縣、區部件進行分類、分項處理之后,確定每個市部件的地理編碼并標注在地圖上,全部納入計算機管理。采用地理編碼技術進行分類、分項處理,將縣、區管理內容全面細化,并且可以科學確定相應的責任單位,實現管理由粗放向精確的轉變,徹底改變管理對象不清、無序的現狀。
● 信息采集器——3G城管通
將現代信息技術全面應用于縣、區管理,整合信息資源,實現信息共享,是實現城、區管理現代化的重要環節。通過無線網絡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信息源的全方位采集,監督員第一時間、第一現場把問題的視頻、圖片、聲音,表單坐標實時發給監督中心,實現對縣、區問題的快速反應,以保證對縣、區實行全區域、全時段監控與管理。
● 兩個“軸心”的管理體制
形成縣、區管理體制中的兩個“軸心”,將監督職能和管理職能分開,組建縣、區管理指揮、監督中心。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制約。徹底解決縣、區管理工作中專業管理部門多頭管理、職能交叉、職責不到位,實現無縫連接,協調一致地有效工作。
● 完善的評價體系
通過建立數字化縣、區管理綜合評價系統,可以形成良好的管理監督機制,具體包括:一是對社區和單元網格內縣、區管理問題情況的評價;二是對各個專業部門處理縣、區管理問題狀況的評價;三是對包括監督員在內的監督中心和指揮中心各個崗位的評價。
功能亮點
城管通智能手機(簡稱“城管通”):主要由城管監督員、城市管理相關領導和行政執法人員使用。通過搭建的“無線數據采集子系統”平臺,城管監督員實時采集、報送問題信息,接收監督指揮中心分配的核實、核查任務。城市管理相關領導和行政執法人員移動辦公,通過“城管通”實現與城管監督中心、指揮中心的信息互動,快速解決城市管理中所出現的問題。
視頻數據采集應用:城管監督指揮中心、各專業部門相關人員需要實時獲取城市管理的動態信息,通過“城市視頻網絡平臺“和移動執法車視頻監控設備進行實時的視頻圖像監控、及時發現城市管理中的問題,通過實時的視頻圖像采集,及時將城市管理問題上報至中心進行處理。
數字城管業務應用平臺:在此平臺實現了城市管理各部門相關人員及時溝通和信息交流,進行行政業務受理,協同工作,監督指揮,綜合評價等城市核心業務流程。并能實現跨區域的數據共享和應用。同時也實現城市管理的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務派遣、任務處理、處理反饋、核查結案、綜合評價等工作流程的標準化。
系統拓展
車輛GPS監控:公司在“數字化城管系統”平臺上開發了“車輛GPS 管理系統”,實現城管執法車輛、渣土運輸車輛、環衛車輛等的GPS 監控,通過無線通信網絡實時向監督指揮中心傳回車輛位置和路線信息,方便中心實施調度指揮和監控。
識別設施管理:通過對道路上井蓋、廣告牌、路燈、垃圾桶、果皮箱等部件上,安裝上RFID芯片(電子標簽),便可在系統的平臺上實現城市管理設施的監管、信息的快速采集和查詢以及動態更新的管理。
視頻噪音監控:公司在數字化城管系統平臺上開發出“視頻監控和噪音監控系統”通過安裝“電子眼、噪聲傳感器”設備,系統便可對工地、商業區及城市的重點區域實施噪聲的采集和監管,以及區域視頻的監控管理